【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军旅影视剧伴我军旅行

发布时间:2018-08-07 10:24:46    来源:中国网    作者:欧春芳    责任编辑:谢露莹

中国网军事8月7日讯 军队的每一个岗位都是守护和平、服务打赢的战位,立志岗位成才,立足岗位奉献,提高岗位能力,是对每一个军人的基本要求。作者从一名通信战士成长为上校军官、军队指挥学博士,并用较短时间实现了由基层部队工程技术骨干向军队院校学术科研工作者的成功转型。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作者都能够尽快把工作干明白,努力把工作干精彩,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评为集团军“优秀党员”、军区“作战部队工程技术骨干”、省科协“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本文记录了作者与军旅影视剧的不解之缘,在每一个艰难时刻,总会有那么一部剧,让她明晰方向、积聚动力。

虽然从小生长在军营,但是真正让我立志成为一名军人的却是一部电视剧——《凯旋在子夜》。当年的我希望自己能够像剧中的女主角江曼一样,把青春献给军营,为国戍守边防。进入部队后,军旅影视剧伴我一路成长,从战士到上校军官,在许多迷茫、彷徨甚至消极的时刻,给了我精神滋养,鼓励我发奋图强、永往直前。

1996年军校毕业,我被分配到驻守改革开放前沿的岭南某部。这里军地反差非常大,工作生活环境又与此前服役的省军区相去甚远,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扎根军营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此时正好上演了一部电视剧《和平年代》,剧中有一位近乎纯粹的“职业”军人——秦子雄,在百万大裁军的洪流中,宁愿从大队长降职为营长,也要留在部队与他的兵在一起。他成为我学习的榜样。

2002年初,父亲来驻地探亲期间因心脏病突发而离世,让我与家人猝不及防,懊悔加自责,精神上极度消沉。3月中旬,正在老家休假处理后事的我,意外地接到了提前归队的通知:参加集团军集训队,备战即将在6月举办的军区竞赛。由于一时未能从悲痛中缓过劲来,集训初期自己的状态不佳、效果也不好。“五一”前集训队长训话,自己好像只听到了一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知道,这句是说给我听的。那个长假,我没有离开集训队半步。头两天看了一部电视剧《光荣之旅》,剧中男主角贺援朝的一些境遇与自己竟有几分相似。而他对于事业的那份热爱、执着与坚定,从来不会因为个人生活的变故而有所改变。接下来的日子,我心无旁骛,潜心向学,经过多次单人对抗训练,最后被确定为集团军参赛队4人组唯一参谋成员兼场上队长。竞赛中,团队成员配合默契,一路过关斩将,在14个参赛队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个人因决赛阶段的突出表现被评为“优秀答辩手”,荣立了三等功。

2004年,带着丰富的基层部队工作经历,我来到武汉通信指挥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这一时期,《亮剑》中李云龙“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过人胆识,《在那遥远的地方》“缺氧不缺精神”的昆仑山精神,《沙场点兵》“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实战化训练宏大场面,《幸福像花儿一样》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交织的细腻笔触……

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加热爱军人这份职业。硕士毕业后,我被选留学院的杂志社从事军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从作战部队工程技术人员转型为院校编辑出版工作者,对我来说,难度确实不小。而这一年正好播放了一部电视剧《大校的女儿》,女主人公韩琳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启示。在偏远的海岛上,她努力学习、笔耕不辍,先被送学后又调到军区从事文艺创作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她总是全力以赴,经常到部队体验生活,赴部队代职,创作出一个又一个接地气的优秀作品。我这个大校的女儿,也决心把努力奋斗作为迎接挑战的最佳姿态。

几年后,我顺利地通过了全国出版专业中级资格考试,2014年还被湖北省科协评为“创新源泉工程”科技期刊优秀编辑。

在军队院校工作,与基层部队的最大不同就是八小时之外相对自由。然而环境的改变,并没有改变我对军旅影视剧的偏爱。十年来追过不少剧,在一些重要的时刻和场合也总会想起一些剧。去年7月30日,建军90周年朱日和“沙场阅兵”,身着迷彩的统帅向全军将士发出号令,不由地就想起了十年前的电视剧《沙场点兵》,耳边还隐约回荡起腾格尔演唱的主题曲《带我飞吧》:谁持利剑争锋在决胜千里的沙场,斩落了征程又上路,听风在吼,军号响……

我曾经认为,没有接受过战争洗礼的军人,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人。现在我知道,军人不只是为了战争而存在,也是为了和平而存在,直面战争,练兵备仗,守护身后的和平。(作者为火箭军指挥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