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伤残老兵冯登贵:一朝当兵,终生是兵

发布时间:2018-08-06 11:25:51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潘正军 董伟 等    责任编辑:谢露莹

“就是遇到这么多难事,我也没倒下,因为组织上没有忘记我,帮我脱贫过上好日子”

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坎坷,冯登贵的坎坷似乎多一些。1987年,他患上类风湿病。“当时完全不能走路,手也不灵活了,赚钱困难,两个娃还在上学。”冯登贵撇了一下嘴,仿佛还能回味出当时的苦。

  冯登贵腿不好,行走只能靠双拐。董 伟、孙 碧摄

4年前,冯登贵突发脑梗,好在救治及时,但左手彻底不能动了。3年前,在家中不慎摔了一跤,肋骨折了5根。再后来,他还出过一次车祸,右侧额头破了一道长长的口子,缝了十多针。

“就是遇到这么多难事,我也没倒下,因为组织上没有忘记我,国家有这样的好政策、好干部,帮我脱贫过上好日子。”在冯登贵患类风湿病最艰难的日子里,村里的老支书韩景明拨出集资款,发动村民捐款,同时向民政部门申请救济金,多方筹资,帮冯登贵看病。韩景明还经常把自己家里的米面油送到冯登贵家。

“不敢忘啊,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一家肯定挺不过难关。”韩景明病故已有十多年,冯登贵至今难忘他和乡亲的恩情。

党和政府对冯登贵的关心与帮扶一直没停。冯登贵带病返乡的补助从一开始每月8元、10元、40元、100元,现在已经提高到每年5500元,当地政府还为他申请了残疾人补助,每年1500元。这两笔补助,现在是冯登贵老两口的主要经济来源。此外,冯登贵还享受当地健康脱贫政策,大病治疗在区里、乡镇医院最多付3000元,在市里医院最多付5000元,到省里医院最多付1万元,慢性病治疗兑现医保后还能再报80%。

2014年初,村里把冯登贵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在2016年摘帽脱贫。冯登贵从来不向政府主动伸手提要求。“他们管一个镇、一个村,要考虑全局,肯定是有比我更困难的群众。”冯登贵说,“我一直相信政府,相信干部,他们一定会一碗水端平。”

这种信任,来自冯登贵多年的亲身体验。十多年前一个夏天,油河水位暴涨,汛情告急,冯登贵和十多户乡亲的家就在油河边。他主动请缨担任“水文站站长”,一有情况就给当时的镇党委书记朱井奎打电话。“不管白天晚上,只要我给朱书记打电话,他都会赶到河边,带着干部群众一起干。”冯登贵说,“我被他们感动了,也想多干点实事。”

这些年,冯登贵也是这样做的。去年和前年,他自掏腰包,给村里10名环卫工人添置了新大衣、新工作服和扫帚、夹子等工具。冯登贵说,对老百姓这么好的组织,这么好的国家,这么好的干部,应当去好好爱护、拥护。老百姓要自觉为社会承担点什么,每个人都多做一点,这个社会就会更好。

采访后记

保持本色不褪

■潘正军

是什么样的品质和力量,支撑和充盈着一个普通伤残退伍军人精神世界?与冯登贵深入接触后,笔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这位平凡而高尚的老人身上,笔者看到军人本色迸发的光辉,触摸到军人本色释放的力量,感受到军人本色坚守的意义。

军人本色是什么,也许冯登贵不能讲得那么深刻完整,但他用实际行动作出最好诠释。他训练意外致伤,本可评残,享受应有保障,却不愿增加国家负担主动放弃;他自立自强,生活的困难接踵而至,却从不主动伸手向党和政府要待遇;他位卑未敢忘忧国,身体虽不好,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志向却十分坚定;他一直感恩知足,虽长期生活贫苦,却时刻不忘党和国家关怀,积极传递正能量。

不管机遇怎样、境况如何,在冯登贵身上,军人敢拼才能赢的品质没有丢,迎着困难冲锋的气概没有丢,愈挫愈勇直至夺取胜利的韧劲没有丢。正是这样的军人本色让冯登贵的生命绽放光彩。冯登贵也有强烈的牺牲奉献精神,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做得不够”“贡献不多”,总惦记着为国家再尽绵薄之力。尽管当兵只有两年多,但军人的风骨已深深融进冯登贵的精神气质之中,在他看来,一日为兵,终生是兵。这就是军人的本色。

制图:刘 京

<  1  2  3  >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