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中,大河之南。透过历史车轮滚滚前行的轨迹,昔日中原大地的烽火硝烟,总是深刻影响和牵系着中华大地的风云变幻。
改革春潮涌,中原起宏图。那曾经炽热如火的家国情怀安在?源远流长的尚武精神安在?
沐风识雨,凭栏观潮。近日,记者奔走于郑州的城市乡村采访民兵整组工作,令人鼓舞的是改革强军时代征程中后备力量建设的丰硕成果,让人欣喜的是改革开放40年来民兵组织建设的巨大变化,给人希冀的是群众国防意识达到的崭新高度。
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7月上旬,郑州警备区组织新入队的民兵应急队员开展灭火训练。戴丹华摄
深厚的家国情怀从哪里来?
——从郑州市民兵整组新变化透视全民国防观念新高度
■曹红学 焦景宏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魏联军
启示1
人员结构新变化:从普通居民到私营企业主、公司白领
经济社会越发展,安全需求越紧迫
当下,有着雄厚家产的“富二代”应征入伍早已不是新闻;而顶着公司老总的头衔加入民兵组织,且又能当好兵,不免让人心生敬意。
郑州市金水区民兵班长汪飞帆就是这样一个兵。他从原第39集团军某旅退役后,实现从训练场到商场的漂亮转身,现经营着2家公司,生意红火。记者在郑州市民兵训练基地见到汪飞帆时,他正向大家讲解匍匐前进的动作要领,迷彩服左侧膝盖处磨出个大洞,两肘也破了皮。
金水区人武部部长周学军告诉记者,该区民兵队伍中像汪飞帆这样的公司老总并不少见。仅今年参加基地化集训与常态备勤任务的230名基干民兵中,就有22名企业“一把手”,还有不少公司白领、企业中层领导。
大都市里的社会精英,缘何钟情民兵队伍?
“与市场经济建设同频共振的国防后备方阵,每一朵浪花都见证着时代大潮的变迁。”金水区人武部政委李继东介绍,以前民兵队伍人员构成主要有3类:农民、城镇无业或待业青年、大型厂矿或企事业单位职工。
随着郑州经济的迅猛发展,民兵人员结构变化翻天覆地。去年年底,郑州都市村庄拆迁完毕,与此同时,都市楼宇经济方兴未艾,仅金水区就有企业2万余家,青年从业者达数十万众。
从1978年到2017年,郑州市城镇化率达到72%,城区面积扩大6倍,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伴随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兵”和“工人兵”比重逐渐降低,大量的私营企业主、都市白领等新型民兵悄然登场。
根据某招聘平台今年发布的《2018旺季人才趋势报告》,郑州白领人均月工资达6323元,而民兵训练的误工补贴每天只有80元。他们有个共同心声:若论补偿微不足道,若说“补课”意义非凡。
“穷则齐家,富而报国。”在金水区人武部组织的“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中,河南省海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洋的发言引发大家的共鸣:“我小时候听爷爷讲,1938年元宵节,日本鬼子轰炸郑州,不少老百姓家破人亡。没有安全,你收割的粮、养肥的羊、织好的布,别人想拿走就拿走,想毁掉就毁掉!生活越好越不能忘记挨过打、受过辱的滋味!”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谈起民兵人员结构新变化和家国情怀,郑州警备区司令员尚守道感慨地说,“社会物质财富越丰富,国家安全需求值就越大,就越需要每一名公民参与、建设和奉献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