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博东风导弹旁的新型机器人 藏着一个重大秘密

发布时间:2018-05-24 11:54:23    来源:参考消息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陈楠

东风一号导弹,我国第一枚地对地近程导弹(1960年首次发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明星武器。

多模态运动智能机器人,具有智能感知决策能力、高性能运动与越障能力,可作为未来机器人士兵的基础应用平台。

两个时代的国防科技巅峰之作,在5月19日至25日期间隔墙相望,分处军博的两个展厅。

这画面就像两个士兵的交接,穿越半个世纪的历史,见证着军民融合推进国防科技发展的一次次飞越。

5月19日,201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动主场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其中的“军民科技融合成就”展区,汇集了一大批我国近年来军民融合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锐技术和产品。

先上图,看展览:

20F100货运飞机。

高寒地区应急宿营保障系统介绍。

从左至右依次为新型防火服、新型防化服、新型防烟服。

多功能单兵清障火箭弹(模特是位军迷老先生)。

军机作战飞行模拟器(民用版)。

由国防科技大学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研发的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通用试飞平台。

看了这些高科技,再来解开本文标题里的那个“重大秘密”——军民融合已成为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推手

今年1月8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公布,被称为“火药王”的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获得殊荣,而他的一项重要成就便是过期炸药民用开发。

从国家最高科技奖项到全国科技活动周,军民融合的时代画卷正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激光陀螺、北斗导航系统、无人机、智能机器人……

是什么引发了军民融合的巨大能量?

2015年3月12日,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指导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2017年8月,科技部、军委科技委联合印发《“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部署了“十三五”期间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7个方面16项重点任务,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这是我国科技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标志着科技军民融合开始进入全面深度融合阶段。

风雷动,旌旗奋,起宏图。截止到2017年,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项目调减为755项,压减达62%;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持证民营企业由2012年初的不到500家增长到1169家,增长幅度超过130%。    

在北京、陕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已有20余个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大潮正扑面而来。

军民融合能带来什么?

国外早有经典案例:1934年,波音公司险些被反托拉斯法案肢解,一蹶不振。但他们承接了美国空军的大型轰炸机项目,从B17到B29,再到B47、B52,其研发的四发喷气加油机KC135,至今仍是美国空军加油机的主力。

波音公司将KC-135空中加油机和B-52远程轰炸机技术向民用飞机转移,生产了波音707客机。波音客机王朝由此而始。

前不久,我国首艘国产航母海试成功。据央视报道,航母研制工作涉及532家配套单位。在这532家单位里,非军工的社会配套单位412家,占比达到77.4%。

在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许多军民融合领域共同打造的武器装备竞相涌现、加速列装,令战斗力大为增强!

我们坐火车时候用的蓝色火车票,用的就是航天胶片技术。据数据统计,中国新型材料1100多种,其中80%由航天技术牵引完成。

军民融合,好比一场化学反应,可以使经济和国防双赢,鱼和熊掌兼得。需求牵引,系统推进,面向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需求,军民融合大有可为。

在军民融合推进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我们的脚步必将越走越远,越走越实。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