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担当|军事科学院某药物研究所迎难而上

发布时间:2018-05-22 15:40:03    来源:中国网    作者:谢露莹 邵龙飞 刘征云    责任编辑:金玉泽

研究所党委议研议战议训。熊垒 摄

中国网军事5月22日讯(记者 谢露莹 通讯员邵龙飞 刘征云)流感、毒品、抑郁症……军事科学院某药物研究所针对影响公共卫生安全和百姓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开展课题,越是艰难,越是前行,系列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前不久,一则《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爆微信朋友圈。很多人感叹:小小流感如此可怕。

流感病毒变异性高、传播迅速、危害性极强。100年前的西班牙大流感,曾夺走全世界近4000万人的生命。

2003年春天,“非典”病毒肆虐。李松研究员领衔的团队将流行病毒锁定为科研主攻方向,并很快取得相关进展。

军人,时刻准备下一场战争。团队前瞻布局,将极有可能带来重大疫情的流感病毒作为重点科研方向,自筹资金开展药物预研。

“这些事又没人逼着我们做,不如搞点其它课题,发点文章,评职称晋职级都用得上。”面对年轻科研人员提出的疑问,团队带头人李松的回答总是那么坚定有力:“有机会为国家、为人民做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我们的幸运!”

为了尽快制备出理想的药物,团队分成几个攻关小组从不同路径同时掘进。遇到思路分歧,大教授和小青年争得面红耳赤;卡在技术瓶颈上,所有人齐心协力一起攻坚;每取得一步进展,不管是假日还是凌晨,下一个环节立即跟进。

“荆棘丛中趟出一条血路。”这是一个新药研发历程的生动写照。

当一年后各地H5N1禽流感疫情频发时,我国尚无自主生产的抗流感特效药。紧急接洽外国制药公司,得到的答复却是:4年后才能供货!

事关13亿人口的公共卫生安全,等不及、慢不得!

关键时刻拿出关键药品,责无旁贷,时不我待!

就在这个“卡脖子”的危急时刻,这个研究所出人意料地成为“关键先生”:自主研制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军科奥韦”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全部临床前工作。

国家有关部门紧急召开现场会,决定由研究所协助国家建设抗流感药物生产线,完成50万人份的国家和军队战略储备任务。

       以研究所尖端成果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项目获得我国医药卫生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军事医学研究院供图)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连续奋战100多个日夜,接连跨过17道工艺门坎,一举建成年产能200万人份生产线……

“关键时刻一鸣惊人,靠的是前瞻部署的战略眼光和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苏瑞斌所长这样说。

2009年,当H1N1再次袭来时,李松团队又一次创造奇迹:提高药品产能30倍,仅用135天就完成2600万人份的国家储备任务,为国家节约采购经费57亿元。

“护佑人民健康是我们必须肩负的责任。”感悟到科研工作的价值所在,团队的青年人不再纠结个人名利得失。随后几年,他们又为儿童流感患者专门研发了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而帕拉米韦注射液的成功研制,更是改变了全球流感重症患者无药可医的困境。

手中有药,心中不慌。从胶囊、颗粒剂到注射液,从世界首创工艺到建成全球最大产能生产线,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抗流感药物最为丰富、临床治疗保障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具备了应对任何规模流感的自主防控能力,摆脱了关键时刻防控药品买不到、买不起、买不足的困境。

在国家禁毒斗争领域,这个研究所同样功勋卓著。

毒品成瘾快、戒断难、复吸率高,其有关神经生物学机制及防治药物的研究一直是世界性难题。

“复吸率降低10%,就等于挽救了50万吸毒者,减少了40万次刑事犯罪,拯救了50万个家庭。我们科研进展取得一小步,就是解救他们的一大步!”

大事难事看担当。研究员李锦盯上了这个医学研究的“冷门”,一头扎进去。

“板凳甘坐十年冷”,这句话在军事科学院人人耳熟能详。而李锦在这个“板凳”上一坐就是20年。

这是平平淡淡的20年,除了实验室还是实验室;这更是艰苦跋涉的20年,每一点进展都举步维艰。夜里十点半收工算正常下班,定期报告科研进展情况,凡是重大发现必须通过反复验证……这些不成文的规矩也伴随了李锦课题组20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更不负有恒心之人。经过多年刻苦攻关,好消息不断传来:李锦被聘为我国首个戒毒领域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他的课题组研究发现了新的阿片功能调节系统,并首次证明此系统对阿片成瘾和复吸具有明确抑制作用;与地方企业合作研发的防阿片复吸中药新药——断金戒毒胶囊具有理想的脱毒、防复吸作用,且自身不成瘾,近期获得国家临床批件……

应用万亿次集群计算机系统开展药物筛选。刘征云 摄

抑郁症——一度成为热词。该研究所在此症的防治上也拿出了沉甸甸的科研成果。

他们研发的巴戟天寡糖胶囊是中国唯一一个获准上市的中药五类抗抑郁药物。与国外药品相比,不仅见效快、药效好,而且副作用轻微,兼具改善认知、增加免疫和抗创伤后应激障碍作用。

然而,最早参与研发该药的罗质璞教授却无法分享这一成功的喜悦。在巴戟天寡糖胶囊成功上市时,罗教授去世已经整整7年了。

前前后后18年的时间,以罗质璞、崔承彬、赵毅民、李云峰、张有志等为代表的两代人接力攻关,中间的波折不待言说。

“让你做,你就做!”每每回想起导师罗质璞教授这句不容辩解的名言,李云峰都不禁唏嘘。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研制出国家急需的抗丝虫病新药益群生、抗结核病新药异胭肼,到针对口腔疾病、有机磷农药中毒、糖尿病研制的华素片、盐酸戊乙奎醚、太罗……在聚焦军事课题研究的前提下,我们在军民通用研究领域稳健发力,瞄准影响公共卫生安全和百姓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开展课题攻关,系列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所长苏瑞斌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

厚积薄发勇担当,强国为民再加速。近年来,结合国家赋予的重大专项任务,该所新药研发步入快车道。阿姆西汀及片剂等15个新药品种接连进入临床,抗流感、抗超级细菌等4个药品获得新药证书。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