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两千多公里 上万名海军陆战队官兵在演练什么

发布时间:2018-05-17 10:58: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陈朝领 尚文斌 翟思宇 夏德伟    责任编辑:金玉泽

  重机枪实弹射击。夏雷 摄

5月15日上午,走进滇北高原驻训场,山路蜿蜒盘转,远处峰峦起伏,一座座迷彩帐篷隐藏在密林深处,海军陆战队的野外驻训场没有鲜亮的横幅和飘扬的彩旗。

“部队到野外训练,就要突出实战化,形式主义的东西要不得。”海军陆战队某旅宣传科干事陈强说,以前野外驻训,会拉横幅、贴口号,把驻训场地布置的焕然一新。但在战场上,醒目的“装饰”反而会成为敌人的靶子,且营地随时都会撤离转移。这次驻训,战场上不实用的东西都被摒弃了。

3月中旬,海军陆战队上万名官兵机动2000余公里,分别抵达滇北和潍北两个方向,组织跨区域实战化训练,这是海军陆战队全建制、全系统、全要素组织远程投送,目的是锤炼官兵远程机动和全域作战能力,锻造一流打仗尖刀。

“不好看,但贴近实战”

位于滇北高原的野外训练场并不平整,大大小小的石头遍地都是。据介绍,以前部队进驻野外训练,都会抹埂子、捡石头、修道路。“过去抹埂子图好看、修路图舒服,不仅浪费精力,还可能暴露人员与武器装备的配置。”该旅领导介绍说,他们叫停了这些“花架子”,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原有地形进行简易修葺。

“不好看,但贴近实战!”该旅作训参谋于双玮说。

站在野外训练场的一角放眼望去,所有的野战帐篷都没有集中安扎,也没有“列队”搭建。“这次搭建帐篷,我们综合考虑地势、风向、隐蔽性等因素,实现‘小集中、大分散’。”三级军士长李寿山说,帐篷内的内务设置也一样,床上1个战斗背囊,床下1个前运袋,确保一声令下,战士们背起背囊就能执行任务。

“内务是军人作风养成的手段之一,野训期间的内务标准更要贴近实战,更要锤炼战斗员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李寿山说。

几个科室的负责人依次在全旅交班会上作检讨

滇北高原驻训场的丛林深处,一座座野战帐篷按战术配置连片布局,其中最大的一座,便是该旅党委机关联合办公所在地。但走进帐篷却发现野战桌椅前席次井然,只是不少席位上没有人。

“帐篷内外就像有一扇旋转门,战位实施隔天轮换,大家轮流出门参训、进门办公。”该旅作训科科长王干理介绍,此次野战机关创造性地推行训练双轨制,要求机关跟训指导部队与自身训练的时间等比例分配。这意味着,所属人员与装甲、步兵、侦察、炮兵等兵种分队一样,同为一个标准的训练单位,同样要参加各种技战术训练和专业基础训练,并且一人不少、一项不漏。

在该旅轻步二连士官长许建国看来,旅党委机关在训练筹划和监察上下的工夫同样可圈可点。他们瞄准作战任务定训练课题,一体兼顾起指挥员素养、分队协同、作战流程等多个层面。

作为必要策应,他们还成立了由作战训练、人力资源、纪检监察等部门和基层营连官兵代表构成的训风巡视分队,分头将每天跟训督导情况形成书面报告,进行量化计分、讲评通报。

监督考评大大助推了该旅野战驻训训练计划和训风整改的高效执行。开训第三周,该旅党委机关因连续通宵推演实爆训练方案,导致野战参训比例锐减,监察评分垫底。最终,几个科室的负责人依次在全旅交班会上作了检讨。这种处理方式虽让机关“丢了面子”,但却取得了阵前立威的效果,为整个训练场带来了新标准、新劲头。

“训练基础是否牢固,直接关系着战场胜负。”该旅适度延长了基础训练时间,从一招一式、一步一动中严抠训练质量,坚持把该拉的实兵拉全、该带的实装带足、该打的实弹打够。

鲜明的实战导向让该旅一营营长张国庆压力不小。按照该旅党委机关定下的备战基调,临战状态贯穿全程,全营每半个月要组织一次跨昼夜战备演练,训练内容涵盖紧急集合、摩托化机动与徒步行军、侦察、口令传递、占领阵地、展开进攻部署、特情处置等数十个课目,每次战备演练还都有兄弟营队充当蓝军。

“营连排三级指挥员和整个装甲分队都被逼到了临界点,但就是在这样的磨砺中提高了战斗力。”张国庆说。

“绝望坡,魔鬼坡”

近年来,按照“全域作战、全程练兵”的思路,海军陆战队先后转战内蒙古草原、东北寒区、云贵高原、西北大漠等地,开展了一系列快节奏、高强度、高难度的跨区机动实战化训练,有效地提升了部队的全域作战能力。而滇北高原的恶劣地形和天候,更是官兵们上佳的练兵“磨刀石”。

在滇北高原驻训场,和别的地方不一样,这里的5公里武装奔袭路线穿越在高低起伏的山岳丛林里。海军陆战队某旅连长张克坤记得,连队第一次在高原组织武装5公里越野就惨遭“滑铁卢”,只有四分之一的官兵成绩合格。

寻找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这条路线的后半程有一段“绝望坡”。这是一段大约150米、足有60度的陡峭上坡,“跑到最后,由于缺氧,‘绝望坡’仿佛一道直插云霄的‘天路’,是对官兵体力和意志的考验”。

“绝望坡,魔鬼坡!”有战士这样说。但上士班长黄晓明不服输,“挑战一切不可能,倒也要倒在冲锋的路上!”他说。

随后的训练中,官兵们结合百米战术和战场救护课目,在“绝望坡”上每天有针对性地进行冲坡练习。经过两个月的训练,现在连队高原重装5公里合格率已达到四分之三以上。

滇北高原驻训场上不仅有“绝望坡”,更有暴风雨。当地流传着“云南十八怪,东边下雨西边晒”的说法。5月初的一天下午,天气晴朗,营长吴建毅带出队伍到训练场进行轻武器射击,没想到刚到训练场,大雨突然倾盆而下,冰雹也砸下来了,战士们的钢盔被砸的梆梆作响,有人嘀咕着:“这么大雨,避避吧。”

“穿上雨衣,就算是下刀子也要给我打!” 吴建毅营长站在大雨中斩钉截铁地说。他率先扑在泥潭中,卧倒据枪瞄准,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砰砰砰”,雨中的枪声格外清脆。官兵们于是在大雨冰雹中完成了实弹射击训练。

三班遭蓝军“火力打击”,全组3人“阵亡”

全时作战也是此次海军陆战队跨区演练的重点课目。5月2日深夜,海军陆战队某旅二营实战化连贯演练拉开战幕。

凌晨时分,某连下士董天成拿到了一份地图和写有坐标点的纸条。时间紧迫,他带领尖兵班借助微弱的灯光边走边研究制定行军路线。在确定好路线后,他们按照战斗队形迅速向集结地域进发。

此次演练全程融入实战背景,从一开始就按照打仗流程来,以班为单位,采取班组对抗、随机导调的方式,不提前明确行军路线,随机设置演练课目,让官兵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对表战场,查找不足。

“前方小股敌人袭扰!”接到通报后,上士李贺龙立即用手语指挥全班疏散隐蔽,而后命一组前出占领有利地形,二组迂回至“敌”左侧,三组就地发扬火力,经过一轮“激战”,上士李贺龙带领全班围歼“敌人”于山坳之中。

“前方通过敌染毒地带!”这是周智豪半个小时内第五次接到“敌情”通报。全班迅速穿戴防毒面具,快速通过,狂奔近百米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他又接到了追歼残“敌”的指令。

演练中,夜间光线差,有的战士拿出手电筒行军,被立即制止,部队机动全程实施灯火管制。他们坚持全要素演练,通过电台导调、模拟蓝军、情况显示等方式,一路随机设置敌特破坏、通过雷区等课目,检验部队实战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问题在演练中一一暴露。三班副班长黄小杰率队经历长途奔袭后,决定在一个土堆后调整休息,列兵桑建龙因为出汗,私自将头盔摘下降温,被蓝军用热成像仪捕捉到,三班随即遭蓝军“火力打击”,全组3人“阵亡”。

像黄小杰这样吃到苦头的还不止一个。吴双带队突破“敌”封锁后,组织休息时没有派出岗哨,结果被摸上来的蓝军“包了饺子”;李智颖在对上联络时使用明语通信,行军路线信息被蓝军拦截,蓝军一路不停袭扰。

历时6个小时,官兵们奔袭28公里,完成了包含22个课目的实战化连贯演练。本以为他们会补觉休整,没想到官兵们回到宿营地立即又投入新的战斗——有的复盘总结查找不足调整战术,有的争分夺秒进行补差训练,一场新的战术演练已在酝酿之中。

  极限推车。陈志愿 摄

  崖壁攀登。关亚斐 摄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