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事之计在于始,善始则功成其半。
2018年,是全军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的开局之年。武警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决策部署,立足调整改革实际,积极探索特点规律,坚持工作需要和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原则,稳妥推进转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年初以来,武警部队先后有20名团以上领导干部、33名全军和武警部队表彰的先进个人、52名教学科研骨干带头转改,1370余名干部主动申请转改,标志着武警部队在建设高素质新型文职人员队伍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号令既出 大事大抓——自上而下推动形成转改良好局面
“因为热爱,所以忠诚;因为感恩,所以坚守;因为奉献,所以荣光”。翻阅武警部队拟转干部一摞摞转改文职人员申请书,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申请转改干部浓厚的军旅情结,折射出军旗对党旗的忠诚与眷恋。
张来军,武警合肥支队副参谋长,今年39岁、从军21载,一直在反恐指挥和军事训练一线摸爬滚打,听完上级转改文职人员政策宣讲后,连夜向组织递交了申请书,以实际行动拥护支持改革。他在申请书中深情地写道:“我的名字叫来军,生来就应当为军队服务。今后虽然可能无缘走上战场,但有幸成为军队改革的践行者和见证者,我誓言将人生的黄金年华再次奉献给部队。”
肖冬,武警后勤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是武警部队首位申请转改文职人员的现役干部,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教18年拥有丰硕教学科研成果的他,对部队和讲台有着炙热的情感。他这样写道:“转改的是身份、不改的是初心。转改文职人员后,我决心做到工作不减量、教学不降质,一生坚守好三尺讲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开发用好军事人力资源的重要制度创新。武警部队党委把做好转改工作作为强化“四个意识”、坚定“三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深入开展“正确对待转改、担当强军重任”专题教育,引导各级站在贯彻落实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的高度,以坚定的政治自觉坚决落实这项重大而又严肃的政治任务。
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工作,事关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顺利推进,关系部队建设长远发展和人才建设全局,政策性强,关注度高,涉及面广。“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武警部队立足干部队伍结构和文职人员编配情况,坚持调规模、改结构、留骨干相统一,将文职人员编制密集的6所院校及研究院作为转改重点单位,兼顾机关和部队,科学分解转改计划,结合工作需要和干部意愿,合理确定转改岗位,列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细化落实转改要求。政治机关先后3次派出5个工作组深入院校和总队等17个军师级单位专题调研,梳理出47项重难点问题,集中研究对策办法,确保转改工作按节点顺利推进。
大事、新事、急事面前,领导干部首先要看明白、学明白、想明白、说明白、抓明白。武警部队各级闻令而动、依令而行,召开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成立转改工作领导小组靠前指导。主要领导亲自动员、亲自部署、亲自组织、亲自推动,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自上而下推动形成转改良好局面。各级普遍建立了转改工作值班制度,开通24小时咨询热线,为部队和院校转改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
改革关头,行动比态度更重要,担当比承诺更重要。武警部队将本级机关编制文职人员岗位张榜公示,号召机关干部带头转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武警部队原政治部编研部副部长鲁京京,曾经长期从事文职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亲眼见证、亲身参与了文职人员制度的沿革变化和制度创新,武警部队转改工作刚刚部署,就动员女儿——特警学院学报编辑部助理编辑鲁茉,主动申请转改文职人员。武警指挥学院政治工作处主任兰天,转改思想工作做通的第一人,就是自己的爱人——学院作战指挥系外军外警教研室副主任张晓棠,张晓棠因此成为指挥学院示范引领转改文职人员的带头人。
实事要办实 好事要办好——科学组织实施充分释放政策利好
历史总是在波澜壮阔的变革中续写崭新篇章,事业总是在承前启后的发展中开启崭新局面。强军兴军伟大梦想的集结号角已经吹响,容不得顾虑彷徨,只有勇敢前行才能到达理想彼岸。
转改事关个人事业发展,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不消除思想顾虑,拥护支持改革就只是一句口号;不直面个人利益得失,投身参与改革就缺乏内在动力。
武警部队坚持把摸清干部的现实思想动态、找准转改过程中遇到的矛盾问题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针对广大干部对政策了解不透、掌握不准、理解不到位,一度存在“忧身份认同、怕地位降低”“忧福利待遇、怕保障不托底”“忧发展后路,怕晋升空间窄”等思想顾虑,各级持续加大政策阐释力度,先后组织武警部队军师级单位100余名文职人员工作业务骨干集中培训,下发武警部队转改政策辅导录像和问答手册上万套,重点讲清文职人员新旧制度对比变化、配套政策重大利好、转改人员福利待遇。通过摆事实、列数据、讲道理,使广大干部对文职人员制度的“比较优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大批现役干部申请转改文职人员的趋势逐步显现。
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个人的心坎上,把利弊得失分析到每个人的需求上,把工作需要定位到每个人的事业规划上。某学院逐人谈心摸底,通过算好“政治账”“经济账”“事业账”,为大家理性选择打好基础。在干部和教员数量剧增、房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学院优先为100名文职人员分配了公寓住房或集体宿舍。同时,妥善解决他们家庭涉法涉诉、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有效增强了干部和教员的获得感,提升了大家干事创业的动力。所属法学教研室21名现役干部中有6名高学历业务骨干申请转改。
政策有保证,未来有信心。一系列暖人心、聚人心、稳军心的实际举措,换来广大干部自觉投身改革的好状态、好姿态、好心态。不少拟转改干部坦言:在此轮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中,有些单位调整部署、异地驻防,奔赴艰苦边远地区,扎根边疆、奉献青春;还有些单位转隶地方,每一个岗位调整都会带来许多实际困难,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涉及许多家庭的幸福冷暖。但他们听党指挥、令出行随,无怨无悔,在奉献中彰显忠诚本色、赢得职业荣光。国家和军队为转改文职人员出台了这么多好政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患得患失、彷徨犹豫!
挺纪在前 严格执行政策——综合岗位需要和标准条件遴选转改对象
为选拔保留优秀人才,建设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文职人员队伍,坚持改中理顺、改中优化、改中加强,既防止优秀现役干部“转”而不“改”,造成人才流失,又防止迁就照顾、降低标准,将那些素质低表现差、不符合标准条件的干部加以转改,影响文职人员队伍建设质量,是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严肃课题。
武警部队党委机关本着对部队建设长远发展负责的态度,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和工作程序要求,综合考虑岗位需要、业绩贡献和标准条件等因素遴选转改对象,尤其从严控制基层大队中队主官转改,从严控制艰苦边远地区干部向驻大中城市单位照顾性调剂转改,确保部队稳定,转改工作踩实走稳。对于转改目的动机不纯、不愿长期服务部队的,德不配位、才不配岗的,以及基本条件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坚决不予转改。最终,综合岗位需要和标准条件,坚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130多名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学历干部和210多名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专业技术干部,得到优先转改,对700余名不符合条件的转改申请人员坚决喊停。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新修订的《文职人员条例》和系列配套政策的相继出台,给文职人员的转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坚信,武警部队首批志愿转改文职人员的战友们,在强军兴军的广阔舞台上,注定会一如既往用忠诚和智慧,续写“转身”后的华彩篇章。(张君 王将 赛宗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