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军校学员“和平病”要纠更要治

发布时间:2018-04-09 16:42:25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李帝    责任编辑:谢露莹

重拳出击,抵制“和平病”。制图人:李子杰

中国网军事4月9日讯 和平是对军人的最高奖赏,和平也是军人面对的最大挑战。

伴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社会上各种诱惑和不良思想对军队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相比于基层部队长时间、高强度的磨炼摔打来讲,一些军校学员似乎少了些血性和坚毅。有的精神懈怠,感觉自己是个学员离战争很远,即使来了也轮不到自己;有的关心学习训练少,关注游戏娱乐比较多;有的军事训练只求“过的去”,不求“过得硬”……

这些种种表现,看似是自我要求不严格,实则是“和平病”的侵蚀。

古人云:军不思战,国之大难。“和平病”不但会麻痹军人的神经,还会让军人在“温水煮青蛙中”把斗志消失殆尽,最终落下“忘危忘战,疏于备战,死于安乐”后果。当敌人在磨刀霍霍,你却“自我沉醉”,把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抛之脑后,放松了练兵备战。战争一旦爆发,毁了军队,坑了国家,害了民族,苦了百姓。

军校学员是未来军队建设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强军兴军重要使命,纠治“和平病”是历史的呼唤,更是时代的要求。

在“有信仰”上下功夫,这是纠治“和平病”的根本。“魂者,器物之统摄也。”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军心靠军魂凝聚,行动靠思想引领。军人如果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丢失了信仰,贪图享乐,必定精神涣散,斗志瓦解。入关前曾是精锐之师的满清“八旗兵”,入关后不过百余年便“三五成群,手提鸟笼雀架,四处闲游,甚或相聚赌博”,变得不堪一击。“打天下”时励精图治;“坐江山”时贪图享乐,最终只得吞下丢失信仰的苦果。

作为军队未来指挥员,应当通过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把学习心得转化为坚定的信仰追求、强烈的使命担当;通过党史军史熏陶、创新理论滋养、艰苦实践培塑,铸牢军魂、永葆本色。做到举党旗、听党话、跟党走,平时听招呼,战时听指挥,关键时刻不含糊。

在“有拼搏”上下功夫,这是纠治“和平病”的基础。言武备者,练为最要。战场是实打实、硬碰硬的角斗场,来不得半点花架子和假把式,只有靠平时的刻苦训练,奋勇拼搏,才能赢得战场主动权。倘若把练兵备战停留在嘴上,把战斗力建设应付于弄虚作假上,无异于自掘坟墓。清末的所谓“新式军队”,经常以旗帜光鲜、锣鼓喧天造成一种军威雄壮的景象,平时训练把大量时间耗费在搞“花架子”上,最终在临时拼凑的八国联军面前,一触即溃。

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这本事那本事,能打胜仗才是真本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官兵,心里放不得半点的歌舞升平,存不得一丝的“和平积习”,容不得些许的应付塞责,要有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勤学苦练,争取早一天担起强军兴军的历史重任。

在“有担当”上下功夫,这是纠治“和平病”的关键。军人的姿态只有两种:打仗和准备打仗。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严峻,在家门口生战生乱的危险一直存在,危机甚至一触即发。当年的北洋水师新组建之时,有着顽强的战斗力和警惕的作战状态。然而,随着边境的短暂和平,朝堂不思国防,军队惰于训练,从那时开始,战争失败的结局就早已注定。历史告诉我们,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 。

军旗猎猎,铁甲滚滚,伴着沙场练兵的隆隆号角,我们坚信,那些与军队格格不入的“和平积习”一定会消失殆尽,那些瞄准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战火磨砺”必将充斥沙场!(中国网军事观察员 李帝)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