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揭秘中国顶级高精狙击步枪

发布时间: 2017-12-04 09:21:36    来源: 央视网    作者: 佚名    责任编辑: 谢露莹

记者:看这些枪都摆在这儿觉得特威武,您看着它什么感觉?

范方梅:特喜欢。

  一位爱枪胜过爱口红的女设计师。

范方梅:每一个零件的差异,它的尺寸是怎么回事,我觉得女同志去做比男同志做更让人放心,

中国的狙击步枪如何赢得世界认可?

范方梅:真的是我都不知道,当时喜极而泣,觉得特别激动。

  面对面,专访中国兵器装备集团高精狙项目负责人范方梅。

记者:看这些枪都摆在这儿觉得特威武,您看着它什么感觉?

范方梅:特喜欢。

记者:特别喜欢,喜欢哪一部分?

范方梅:所有的都喜欢。

记者:有没有你特别用心,但是又其实特别难做?

范方梅:枪管的设计,这是我们最用心的一部分。其他的就是我们说的人机功效这一块,人和枪结合的这些可调节的地方。

记者:人使用它的时候那种感觉、感受是吧,包括舒适度。

范方梅:对,包括脚架的高低。

记者:这是可以调节吗?

范方梅:对,这是可以调节的。

这是7.62毫米高精狙击步枪。狙击步枪项目负责人范方梅和她的研发团队花了3年多的时间研制出的我国新一代高精狙步枪。范方梅,外表看起来娟秀纤细,却与油乎乎、冷冰冰的枪支打了30年的交道。

记者:你看男孩子小的时候都喜欢玩枪,女孩子喜欢玩娃娃,至少我是这样,我不知道您。

范方梅:我小的时候跟男孩差不多,男孩会玩的我都会玩。

记者:为什么你会喜欢男孩子玩的那些舞刀弄枪的东西?

范方梅:这可能就是我小哥,就比我大一岁多一点,经常跟着他在外面疯跑、玩。

记者:那个时候不觉得这个枪,是在男孩子世界当中他们才感兴趣的东西。女孩子好像有点格格不入的感觉。

范方梅:对我来说好像没有这种感觉。

与一般的女孩不同,上学的时候,范方梅更擅长数学和理化,文科则不占优势。高中时,范方梅立志成为一名工程师。上世纪80年代末,她从南京理工大学特种产品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从事国防产品科研工作。当时,模仿苏德拉戈诺夫的7.62毫米半自动狙击步枪在这个兵工厂刚刚开始定型生产。年轻的范方梅跟着老一辈设计师们做辅助工作。

记者:那个时候你们在跟老的制枪的人沟通的时候,他们对这个枪的情感是什么?

范方梅:我到现在有的时候真的内心对他们有一种很敬佩的。因为我跟他们的接触,跟他们学习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他们做事特别严谨。人家的笔记本拿出来我们一看,真的写得很规矩。每天每次实验是怎么回事,所有的实验记录写得很清晰。

记者:他们对这个职业的严谨变成了学业当中的东西。

方梅:确实是,他们对我们最大的一个影响就是包括对我们来说,确实是影响了我们很多。

狙击步枪的学名叫“高精度战术步枪”,通常配有光学瞄准镜或夜视瞄准具,狙击手可在600~1000m内杀伤重要单个有生目标。最初的狙击步枪并非专门制造,而是在普通步枪中挑选精度相对较高的作为狙击枪使用,但是随着狙击战术的普遍应用,狙击步枪成为各国军队的重要装备。对于一个国家的军工产业而言,最尖端的制造,并不单指导弹,战斗机,航母等高科技装备,一支枪也是这个国家军工制造最尖端科技成果的一种展示。然而,2009年,国际狙击大赛,由于使用枪支的精度不够,中国选手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了。

记者:首轮就被淘汰了。

范方梅:对,当时他们用的是我们厂做的,仿前苏联的SVD7.62毫米狙击步枪。

记者:差在哪儿?

范方梅:主要就是精度。

记者:其实就是打得准不准。

范方梅:对,当时去的时候把这个枪拿出来,人家都用很奇怪的目光看他们,你们怎么还在用这种枪?因为国外的那些参赛选手基本上都用的是世界名枪。我们还拿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准确是七十年代末仿制的一个前苏联的狙击步枪参加比赛。2009年你想一下,所以当时我觉得主要差距就是我们的装备上,实际上我们狙击手的素质还是非常高的。

记者:当狙击手跟你描述,他们都用异样眼光看着我们的时候,你作为一个制枪人。

范方梅:确实真的有点想掉泪的感觉,你想我们做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做成一款让人家能够认可,展现我们实力的一个狙击步枪。

一个有着百万军队,有着全体系生产链条的中国军工制造,竟然没有一支合格的狙击步枪,比赛的失利,让差距成为一种挑战。

记者:那个时候如果我们开始研究,开始制造,能够在多长时间里就赶上世界先进?

范方梅:当时我们估计的话,至少应该有5年的时间。

记者:是一个乐观估计吗?

范方梅:应该算是一个乐观估计,因为对比我们的差距确实太大了,不是一点点的。

这里是枪支动态测试试验室。每一支枪的生产过程中,都要拿到这里做寿命、准度一系列的测试。而对于高精狙步枪而言,它的精度测试更不可少。

记者:我这个子弹从枪里打出去,从弹道出去之后它能够是一个直线,我想打哪儿它就能打哪儿,这是精度的描述吗?

范方梅:弹丸从枪出去以后,它在空气当中以抛物线的弹道,但是你出去以后影响它的精度里面有很多因素。一个本身弹丸在出枪速度矢量就是方向,另外一个就是子弹的弹型。因为它在空气当中飞行它有阻力,那么采取什么样的弹型,从弹口出去是一个旋转的。

记者:它本身就自己旋转,同时还得遇到风,它在空气当中还会方向改变。

范方梅:对,它有一些阻力,枪就赋予一个出去的初始状态。要是初始状态不好的话,出去可能就全部散了。

衡量一款狙击步枪的精准度,国际上通常使用的指标是角分,如果射手所持狙击步枪精度为1角分,则意味着该枪在100米距离上的射弹散布直径为2.9厘米。精度上的丝毫偏差,意味着枪支生产技术水平的巨大差距。

记者:那个时候我们。

范方梅:简单说如果角分就是2.9公分,一角分来算的话应该是它的4.5倍,在实际当中估计是3.5到5倍左右。

范方梅:这么一个范围,这个不是一点点的差距。

记者:这个差距对于您来说,对于你们这个团队来说意味着什么?

范方梅:对我们来说铆足劲把我们所有的行业内的优势都把它集结起来,发挥出来,一定要做到世界的先进水平。不管我们有多大的困难有多大的代价,这是我们当时发自内心的,因为对我们刺激太大了。

2009年,范方梅被选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建设工业狙击步枪项目负责人。

记者:是不是在整个行业当中女性的出现都比较特殊?

范方梅:我没有这种想法,不管什么行业它都有分工不同。搞武器它不仅仅就是简单的设计、画画图这些,还离不开我们的一些分析。可能男同志结构设计能力比较强,女同志做事比较细。每一个零件的差异,它的尺寸是怎么回事,我觉得女同志去做比男同志做更让人放心。

记者:这时候性别变成了一种优势。

范方梅:是,我从来都是这样认为。因为在工作实践上这种搭配,怎么组合它,把每个人最大的才能发挥出来。

记者:但是很多的时候大家会说男的要是做枪的研究,他本身就有爱好,他对这个事他迷,女的有那么迷吗?

范方梅:迷我觉得特别像男孩那种迷的女同志少,但是我们觉得我们对工作的一种责任感,做这个工作去尽力做好它。

范方梅和团队的研发是从查阅85式7.62毫米狙击步枪研制阶段的资料和试验数据开始,同时收集国内外狙击步枪发展动态,可是这一步走得并不顺利。

记者:最需要克服的东西是什么?

范方梅:枪管内膛跟弹的匹配设计是最难的枪和弹之间的匹配,那么枪和弹之间的匹配也涉及到了很多内膛结构的参数,影响因素也是很多的。

记者:当时我们有经验可以借鉴吗?

范方梅:几乎没有。理论上究竟是该如何设计,我们是查阅不到国外的它相关的一些资料。

记者:这是完全保密的。

范方梅:买国外的枪不像现在这样容易。

记者:没有任何拿来可以参考。

范方梅:我们唯一能够参考的就是之前我们自己自动步枪的经验,但是这两个本身所参考和借鉴的东西不是很多。

范方梅:记得我们有一次算吧,因为有的时候算算,可能在某个地方卡住了,就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事。这种情况或者这种实验结果跟我想象的不应该出入,

哪个环节出问题,当时我们脑子里想的就是精度。

记者:是不是做梦眼前都是数字?

范方梅:有时候真的是,有的时候半夜醒来突然想到一个比较好的想法,赶紧拿笔记一下,第二天上班把这个东西回顾一下,再对一下这个数据。

100米距离,一个硬币大小的射击范围,这是范方梅负责研发的7.62毫米高精狙击步枪的射击精度。2丝,0.02毫米,一根头发丝的粗细,这是这款步枪试制样品的零件加工精度。制造一支枪涉及几十个加工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枪支最终的精度。经过半年的时间,范方梅的项目团队终于造出了第一批7.62毫米高精狙击步枪。

记者:这半年的曙光迎来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一切都豁然开朗了?

范方梅:也不是。

记者:还是说它只是一个起点?

范方梅:对,只是一个起点,后来过程中还有些反复。

按照国际标准,每一支高精狙步枪要在一百米距离内,连续三发子弹击中不大于一元钱的硬币,然而在枪支动态测试试验室里,第二批高精狙步枪的测试没有合格,这给了范方梅当头一棒。付诚是团队里项目技术质量的工程师。

记者:哪个环节要做突破?要做修改?

付诚:就是在于它表处理之后的工艺参数的优化,保证我枪管表处理之后的参数,达到我的产品设计的要求。

记者:你指的这个表处理是什么?

付诚:就是对于枪来说,它最后要穿一层衣服一样。保证我那个枪具有一些耐腐蚀性,或者是长期使用的要求。

记者:可是你们怎么找到?多长时间合适?

付诚:这个需要我们大量的实验验证。我们就是每一批次,或者是每一根管子都详细记录了时间参数和它的一些工艺参数进行对比。

记者:能细到什么程度?

付诚:能细到我们每半个小时都要检测一次,在半个小时之内没有变化我们就不调整。有问题了我们就专家团队一起大家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它的问题原因之后再进行修正。

记者:咱就举例子,就拿这个薄厚来说,你说这衣服薄那么一毫米,厚那么一毫米看不出来差别。

付诚:薄一丝或厚一丝都会直接造成我们枪管的精度,还有枪弹的匹配性会有非常大的影响,对我们精度指标会有影响。

记者:你指的一丝是头发丝还是钢丝?

付诚:头发丝。我们丝就是0.01毫米,就是头发丝的直径。

失败的原因在于枪管的弹道上,范方梅带领团队,在400余根枪管,8万余发子弹,8万多个试验数据中,重新设计这支步枪的枪管内膛。优化后的7.62毫米口径高精狙步枪,再次进行测试,百米开外,三发子弹连续击中靶心,这次打靶成绩达到0.5角分的国际精度先进水平。

记者:真正要在最关键的环节,考验的那天,您紧张吗?

范方梅:不太紧张了已经。

记者:为什么不太紧张?

范方梅:因为之前我们在厂里面自己摸了底,包括我们的精度,当时我们也请了一些高手,请了部队的狙击手来给我们做了一些试验。我心里有这个数,精度到底是一个什么水平。实际上我心里已经很有数了,定型的时候我们感觉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个项目我们终于做完了。

2012年的国际特种狙击手比赛在哈萨克斯坦举行,代表中国参赛的狙击步枪,正是7.62毫米口径高精狙步枪,为了让狙击手做到人枪合一,项目组的袁安专门随队进行一对一的舒适性调试。

记者:为什么需要在舒适性上做调整?

袁安:比如说狙击手,有的个子高,有的个子矮一点,每个人的臂长或者是身高,从脸颊到眼睛的距离。这些每个人都不一样,如果枪不能调整的话,他在使用过程中有的人可能使用起来舒服,但是换一个狙击手他使用起来可能就不舒服,他老是觉得别扭,瞄准的时候心情状态也不好,很影响他们的发挥。

记者:我们要为每一个人做调整吗?

袁安:基本上说我们很多地方,特别是有关瞄准的方面都做了一个可以调节的精度。

记者:这范围,这多高多矮,它这怎么调?

袁安:比如说多高的人距离需要多少,尽量扩大范围,从1米62到1米8、1米9这个样子。

记者:贴腮的那个部位,这个每个人的感受可是千差万别的。

袁安:对,比如说在寒冷的地方,有的材料贴上去感觉很冰冷,在比较热的地方温度比较高的话容易出汗,出汗有的材料一贴上去感觉打滑,有的人可能喜欢软一点的,有的人喜欢硬一点的。

记者:可这是众口难调,怎么能保证每个人都满意?

袁安:当时我们就是设计了很多种方案,然后再让狙击手进行体验。

记者:你指的这个使用方案,是指那个材质吗?这块到底用什么东西?

袁安:一个材质还有它的形状,怎么贴上去更舒服一些。

2012年7月27日,中国代表队第一次带着这支国产7.62毫米高精狙击步枪,在哈萨克斯坦参加了国际特种狙击手比赛,在全部17个比赛课目中,中国代表队获得14个课目的第一名,代表中国参加比赛的两个小组以绝对优势分获总分第一名、第二名。虽然这只是一场比赛的胜负,但对于中国军工制造来说,却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范方梅:他们参赛的那几天,说老实话寝食难安的感觉到底怎么样,还有它不可能实时地把比赛结果能够告诉我们。

记者:等于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特别想知道现场发生了什么,但知道不了。

范方梅:对。

记者:那怎么办?多难熬。

范方梅:是,后来传回消息就是喜极而泣。当时觉得特别激动,这个比赛证实我们的实力,不仅仅是我们中国狙击手的实力,对我们装备也是一个认可。我记得当时他们在国外的时候,打电话给我他说方姐,国外那些狙击手也很感兴趣,就问他们这个枪叫什么什么,然后他们就跟我说了很多。他说方姐,你能把这个枪改个名吗?我们跟人家推广也好说,说起一个比较霸气的名字。

记者:起了吗?后来。

范方梅:没有,因为我们起名有一些要求。

记者:电话那头的你是什么样?

范方梅:当时我就特别兴奋,特别高兴。我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感谢他们把枪的性能发挥出来了。

记者:你看你现在说到的时候眼睛里也有泪。

范方梅:是,我特别就是说,因为好的枪必须要好的狙击手来发挥它的性能,所以当时确实真的很激动。

记者:您也用您的专业知识当时让他们信任了这个枪支背后的团队,这个女性带领的团队。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