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助力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

发布时间: 2017-11-22 09:38:05    来源: 央视网    作者: 佚名    责任编辑: 谢露莹

央视网消息:近日,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院“红山·博学讲坛”举办了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为主题的学习讲座会。会议邀请了中国文化研究会创新文化委员会主任李静同志并作了“创新原理与方法”的学术报告。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院郭修起教授主持报告会,研究生院军事科学院校区全体硕博研究生参加了学习。

研究生院郭教授在主持词中讲到,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这需要一支世界一流的人民军队来保障和维护,而世界一流的人民军队必将是一支创新型的人民军队。因为不论是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还是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直至全面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都必须通过包括科技创新在内的全面创新来实现。因此,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科学高效的创新原理与方法,是大幅度提高军队创新能力、扎实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的关键举措。今天的报告集中学习创新原理与方法,就是深入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围绕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人民军队的要求,聚焦军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李静同志在报告中首先对到会的各位军队干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他说:“正是你们的存在和努力,才使十三多亿的人民拥有和平享有安宁,也才使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发展中的民族和人民看到了享有人格和尊严的希望和曙光,你们是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全球总体稳定的最重要力量。习近平在十九大政治报告中指出,要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开展伟大斗争。而军事斗争是所有斗争形式中最高和最终的斗争形式,因而必须强化军事斗争力量,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民军队。建设一流军队的主要方面是大幅度提高军队的创新能力,而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创新理论与方法。”

报告开始,李静同志首先介绍了创新发展理念的本质和内涵。他说,在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渐突出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发展高级形态的创新发展,其本质在于依靠事物的质的开拓来实现发展。传统发展作为发展的初级形态,其本质是依靠事物量的扩张来实现发展,但在资源供应趋紧、生态环境失衡的状态下,这种资源依赖、规模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必须转变发展模式,由资源依赖转为创新驱动,由规模扩张转入内生增长。通过资源质的提高实现发展就是通过提高资源效能实现发展。自然资源的量是有限的,但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所有资源的效能提高却是源源不断、永无止境的!“士为知己者死”,只要“知己”,士就可以为之去死。“物为识性者用”,只要“识性”,物就可能永无穷尽。

扩大开发资源的质有三种基本途径。一是分解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而每一次分解的分解物和分解过程中的现象都具有与上一层次的聚合物完全不同的属性和效能。这为创新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和可能性。二是环境法。不仅人的品性是环境的产物,物质的属性和特征同样也是环境的产物。我们给同一物质提供不同的环境,同一物质则会表现出不同的属性和特征,这也为人们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可能性。三是结构法。与合成化学中的同分异构体一样,同样的要素按不同的结构组合起来,则会表现出不同的属性和特征,这同样为人们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可能性。人类的创新发展史就是不断地突破资源量的约束而不断地开发扩展资源的质的历史。历史和创新的新实践使我们获得一个新的认识,那就是自然和社会的资源的量是有限的,而其质则是无限的。这就为我们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宏观理论支撑。

接着,李静同志介绍了创新的工程模型即操作程式。创新是创造新的事物。而新不仅是指有新的形态,更指的是要有新的属性。从对事物基本属性即功能性、物理性和有害性的分析中,揭示出了事物的发展趋势:功能性趋向于无穷大,物理性与有害性趋向于无穷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创新的基本概念,即创新是事物基本属性的持续优化。事物沿着上述趋势的发展运动是通过矛盾化、理想化、协调化、动态化、曲线化、合分化、微型化、自动化这八条路径来实现的。这为人们的创新实践指明了道路。任何创新都以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基本运动规律为前提。上述的事物运动基本趋势和基本途径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因而也是创新工程的基础指导理论。

在具体创新实践中,该理论体现为确定事物创新目标时的“功能应有尽有,形态可有可无”的基本原则。以此原则确定了事物的创新目标后,就以一套“十字分析法”的创新思维模式进行思维分析。其中,一上的思维形式为“功能--需求分析”,通过这种分析来寻找满足需求的最佳功能,这种分析越抽象越本质,进入选择范围的原理方法就越充分越广泛,创新方案的优化程度也就越高。一下的思维分析为“功能--原理分析”,通过这种分析来选择实现功能的最佳原理。可供选择的原理越多,选出的原理适配性就越强,方案的创新水平也就越高。一左的思维分析为“系统--要素分析”,即在系统方案确定后选择最好的要素方案,这个方案要保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一右的思维分析为“系统--结构分析”,即在要素方案确定后,选择最优的系统结构即要素组合方式,这个组合方式要保证要素效能最高。任何创新方案都是在这个“十字分析法”模式中诞生的。

在作了上述介绍和分析后,李静同志还向大家介绍了创新工程的核心技术;问题发生原理和问题分析方法,问题解决原理和问题解决方法,知识资源功能分类和创新大数据以及创新路线图等。

李静同志最后总结道:掌握了系统的创新原理与方法,第一,我们就了解了世界上由人创造的万事万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路径,也就掌握了创新的基本方向。第二,我们就理解了在创新过程中首先会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的基本原因,也就掌握了查找这些原因的基本方法。第三,我们就知道了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也就拥有了一个系统有效的创新方法库。第四,我们就知晓了创新的基本程式和评判创新方案的基本标准。与传统的大海捞针般的头脑风爆、无限试错方法相比,掌握以上述方式方法为基础的创新方法,创新便会呈现出一个程式化运作的规范模式。将上述模式应用于创新实践,我们将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掌握创新道与法,试看天下谁能敌!

会后,李静同志还就十九大提出的一些新理论、新观点和学员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和交流。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