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中国军队派出首批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这也是进驻该地区的第一支联合国维和部队。10年来,一批批中国蓝盔在任务区以敢打硬仗的作风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标准”和“中国质量”。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报道——
工兵分队指挥长王星向中苏友谊小学学生赠送书包。王淏田摄
在战乱动荡的达尔富尔,中国蓝盔以敢打硬仗的作风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赢得广泛赞誉,被称为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典范——
在战火中铸就和平丰碑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兆秋 罗铮
“中国工兵非常出色,不仅为达尔富尔的和平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当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采访联非达团南战区最高行政长官尼葛时,他这样评价中国第13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
“中国工兵的优异表现,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联非达团南战区司令尤麦罗·高德文准将盛赞,中国军人堪称联非达团维和部队的典范!
我们为和平而来
用险象环生、危机四伏来形容达尔富尔并不夸张。
联非达团提供的情报显示,今年1月至8月,达尔富尔共发生袭击事件53起、武装冲突42起,导致847人死亡、425人受伤,针对维和人员的恶性袭击事件也时有发生。
中国第13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刚刚部署到位,便接到升级尼亚拉超级营地防御设施的任务。让联非达团工程处官员没想到的是,不到一周,中国工兵就在营地四周,构筑起一圈严密有效的防御设施。
然而,更多的“没想到”还在后面。今年4月中旬,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奉命派出66名官兵和12台施工机械,赴格瑞达对当地联非达团分点营区进行升级改造。
施工期间,格瑞达的气温有时高达50多摄氏度。为抢在雨季之前完工,官兵们每天在烈日下工作近10个小时,许多人的脸上、脖子上都被晒脱了皮。很多官兵一天喝三四壶水,却排不出尿来。
手酸了甩一甩,腿痛了揉一揉,困了累了吆喝两声提提神……就这样,官兵们仅用28天就完成了施工任务,而联非达团规定的工期是两个半月。验收当天,联非达团工程处负责人佩德罗赞叹不已:“中国工兵太了不起了!”
据工兵分队指挥长王星介绍,部署至今,他们累计出动兵力18898人次,机械车辆3568台次,共完成100余项工程支援任务……
我们为祖国代言
除了中国工兵,尼亚拉超级营地里还有来自8个国家的维和分队,和超过20个国家的联合国工作人员。
“走出国门,我们就代表中国。在达尔富尔,我们不仅要展示中国军队威武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也要为祖国代言,向外国友人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理念。”工兵分队政委于亮说。
经过官兵们的集思广益和精心设计,一座中国文化展厅在中国工兵分队营区精彩亮相——丝绸之路、盛世中华、民族特色等10个展区主题鲜明,书画、瓷器、丝绸和剪纸等工艺品对应陈设,从不同角度展示中国传统文化。
“超级营里有个中国文化展厅!”消息传出后,参观的宾客络绎不绝。最多时,一天有5批的友军组团前来参观,大家对中国文化赞不绝口。
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官兵们及时将“一带一路”的相关内容搬进展厅,阐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介绍“一带一路”倡议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领域取得的进展。
参观完展厅后,联非达团南战区前司令康戈·祖玛准将兴奋地说:“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带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这让我非常钦佩。”
遇有重要客人来访,举行简短的阅兵,展示中国军人形象和中国军队礼仪;接待外事来宾,首先安排参观中国文化展厅,感受中国文化;适逢重大节日,举办专题招待会,播放短片宣介中国发展成就……在工兵分队,这些已经是不成文的规矩。
联非达团南战区一位高级官员钦佩地说:“在达尔富尔,中国军人很好地代表了中国的大国形象。”
我们为友谊播种
在工兵分队会客室的醒目位置,有一封特殊的感谢信,上面用阿拉伯语写着:“感谢中国工兵为尼亚拉国际机场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你们对我们的帮助,如同永不生锈的钢铁,如同永不枯竭的大海,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去年12月底,因附属设施严重老化,尼亚拉国际机场突然宣布无限期关停。尼亚拉是苏丹的第二大城市,尼亚拉国际机场是达尔富尔最重要的空中交通枢纽。它的关停,不仅严重影响了联合国维和行动和人道主义物资运送,也给当地百姓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应联非达团和当地政府请求,今年1月中旬,刚刚完成部署的中国第13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紧急派出30名官兵和10余台工程装备,第一时间对机场附属设施进行抢修维护,仅仅过了7天,就使机场恢复功能,开通复航。
联非达团高级官员评价说:“中国工兵在处置这一紧急事件中,充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今后联非达团与苏丹政府进行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今年5月,因年久失修,格瑞达大桥发生坍塌,造成当地唯一一条物资补给通道中断。接到求助后,中国工兵迅速行动。为了缩短工期,官兵们主动放弃休息日,不到两周就架起一座“友谊桥”。官兵们清楚地记得,通车仪式当天,附近的村民们载歌载舞,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向中国军人致谢。
“友谊小学”“铁军大坝”“和平广场”……在达尔富尔,这一座座建筑不仅饱含着中国维和军人的汗水,也见证着中国蓝盔对任务区民众的深厚情谊。
指挥长心语
用热血浇灌和平之花
■中国第13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指挥长 王 星
达尔富尔,苏丹西部一片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富尔人的家园”。然而,最近十几年,它几乎成了“火药桶”的代名词,持续的战乱动荡造成约30万人死亡,逾200万人流离失所。
10年前,中国军队派出首批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这也是进驻该地区的第一支联合国维和部队。10年来,一批批中国蓝盔在任务区以敢打硬仗的作风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标准”和“中国质量”。
执行任务过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苦难。作为和平的使者,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抚慰战争给任务区民众带来的伤痛,用青春和热血浇灌美丽的和平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