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空军发布”微博账号9月8日报道,中国空军和巴基斯坦空军于9月7日至27日在中国境内举行“雄鹰-Ⅵ”多兵(机)种联合训练。这是中巴两国空军第6次举行联合训练。而境外媒体将这次演练定位为“针对印度”。不过,中国专家认为,此次演习的目的很明确,主要是在技战术层面“互学互鉴”,针对印度的说法属于过度解读。

中巴空军举行最大规模联训

据“空军发布”报道,此次演练,中国空军派出歼-11、歼轰-7、空警-200等多型飞机,以及地空导弹、雷达、空降特战等地面分队参训;巴基斯坦空军派出“枭龙”和预警机等多型飞机参训。中国海军航空兵也派出飞机参加中巴空军联合训练。空军发言人说,中巴两国空军第6次联合训练与以往相比,联训兵力、要素均有增加,作战体系构建更趋完善。联训期间,中巴空军双方指挥班子将带配属兵力开展“红蓝”体系对抗演练。

“空军发布”之后公布的图片和视频显示,此次中方参加的机型包括歼-11B重型战斗机、歼-8DF型战斗机、歼轰-7A歼击轰炸机和空警-200预警机。巴方派出的主战机型为JF-17“雷电”(中方称“枭龙”)战斗机,出口型的歼-7PG和ZDK-03预警机。这3型飞机基本是中国企业研发。此外,巴空军的C-130运输机也协助转场。从网络上曝光的图片来看,此次巴方出动战机至少超过10架,是历次演练中最多的。

从主力作战飞机性能来看,中方战机性能更胜一筹。歼-11B是三代机中的重型高端型号,航电系统先进,载弹量和载油量都很高,滞空时间长,机动性也是三代机中的佼佼者。而巴方的JF-17“雷电”采用单发设计,机动性、滞空时间方面逊色于歼-11B,武器携带量也较少。但双方战机携带的机载武器性能相当,巴方仍然具有抗击的潜力。而在二代机方面,相对于跨入二代半门槛的中国歼-8DF,歼-7PG基本不具备中距拦射能力,航电系统也逊色一些。但歼-7PG的近距离格斗性能要好于歼-8DF,如果使用AIM-9L/M导弹,格斗弹的性能也会稍好一些。而ZDK-03预警机和空警-200预警机均为中国军工的作品,都采用运-8平台,不同的是空警-200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体制先进,但采用的平衡木布局,在机头前后方各60度存在盲区。而ZDK-03预警机虽然采用电子扫描加机械扫描体制,但可实现360度的无盲区均衡探测。而且ZDK-03虽然采用无源相控阵体制,但主要性能毫不逊色。

针对印度?

台湾“中时电子报”日前转载了大陆媒体的相关报道,不过文章的标题则为“对付印度?中巴空军举行联合演习”,将其与“中印军事对峙”联系起来。报道称,中印边境军事对峙刚结束没多久,中国和巴基斯坦空军于9月7日至27日进行两国第6次联合训练。“日前有印度媒体指出,印度陆军参谋长拉瓦特表示,印度必须做好与中国和巴基斯坦两线同时作战的准备。”该报道似乎以此暗示中巴联合训练针对印度。

不过大陆军事专家表示,此次演练确实再次证明中巴间全天候的友谊,但因此说此次中巴联演针对印度,恐怕属于过度解读。实际上,就连台湾媒体也没有解释清楚为何说针对印度。专家表示,中巴空军于2011年3月首次开展“雄鹰”系列联合训练,“雄鹰”系列联合训练已经成为一项例行性的联合训练。而且此次联合训练也是早就谋划好的,与之前中印洞朗对峙毫无关系,况且目前中印已经解决了洞朗对峙问题。

此次联合训练,分为空对空作战、近距支援作战、空对地作战、红蓝体系对抗演练等7个阶段实施。总体看这项联合训练属于技术和战术层次上的,规模相对较小。“针对印度”的说法完全属于制造噱头。专家认为,今天台媒说此项演练针对印度,明天大概也有足够的“理由”认为这是针对台湾的。比如说此次参加演习的“枭龙”战机与台湾空军的IDF战机同属于“蝇量级”,又都采用边条翼加梯形翼的正常布局形式和两侧肋下进气,另外巴基斯坦空军也有操作F-16的经验。目前台媒没这样说,只能说想象力还不算丰富。

中巴空军相互学习

“空军发布”称,“雄鹰”成为空军实战化训练品牌,在互学互鉴中提升了空军实战化训练水平。专家表示,其实,互学互鉴正是这次演习的主要目的。

可以说,巴基斯坦空军是为数不多实现与中国空军进行常态化联合训练的空军之一,而且训练课目十分深入,包括空战训练中最核心的空中对抗和对地突击训练。中国空军可以通过这种中外联训积累与异型机对抗经验,以及进一步熟悉采用西方体制的空战战术。巴基斯坦虽属第三世界国家,但空军训练理念和训练模式完全西化。巴基斯坦曾大量采购美式战机,接受美式训练,长期与印度空军作战,实战经验比较丰富。

而对于巴基斯坦空军来说,也需要与装备先进的对手进行对抗性演练。特别是体系化战场营造方面,恐怕巴方还很难独立营造具有先进重型战斗机、空地情报网和地空导弹网的战场环境。如何用劣势装备战胜优势之敌,恐怕也是巴基斯坦方面想要研究的。此次演练恰能帮助巴方进行相关探索。另外,中方装备发展非常快,带动训练理念不断进步,使得战术运用上进步明显,巴方也能从中国空军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张杰 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