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医王峰深入武警大理支队开展义诊活动

发布时间: 2017-09-08 14:37:19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马亮志    责任编辑: 金玉泽

王医生耐心细致的反馈病情。

中国网新闻9月8日讯(通讯员 马亮志)抽出5根银针,消毒后娴熟地扎在患者腰部(膝盖、腹部),刺入、捻转、提插、揉捻,整个过程收放自如。经过一番调理,一名腰肌劳损的战士顿时觉得轻松许多。这是医生为武警云南总队大理支队官兵就诊时的一幕。

近日,记者尾随战友前去巡诊室看到,为官兵诊疗的并不是部队现役军医,而是一位理着平头短发、面相温和的地方医务人员。经打听得知,这位医生名叫王峰,辽宁抚顺人,1962年10月出生,1979年入伍并先后服役于原沈阳军区81573部队和81579部队,1983年5月入党,1998年退役后多次到解放军、武警部队边关哨所义务巡诊,家族五代行医,擅长针灸疗法,身怀祖传医术、矢志服务部队官兵的他,曾被誉为“军旅神医”。

巡诊中,王医生态度和蔼,服务周到,不仅有针对性地对部队常见的肩、腰、腿部伤病情况,帮助官兵疏通经脉,对不适部位进行放松,而且与官兵亲切交谈,通过“望闻问切”等形式对前来就诊的官兵进行细致的把脉、检查和针灸,对官兵咨询的各类病症一一作出耐心的解答。“王医生,你不收任何费用,还如此的细心,到底图什么呢?”在一旁排队候诊的战友问他。

王医生边给就诊的战友把脉,边笑着回答:“我曾在部队当过19年的兵,我很爱部队,见到你们就感觉很亲。其次嘛,我的父亲也是一名老兵,负责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救治伤员时被炮弹炸伤了一条腿,后被3名新兵救了生命,遗憾的是救父亲的3名战士都光荣牺牲了。父亲生前经常叮嘱我为兵诊疗时不能收取费用,这也是我无偿为部队服务的初衷!”

从早上到中午,再从中午到晚上、凌晨,慕名前来就诊的官兵一茬又一茬,巡诊室里好是热闹。

傍晚时分,营区响起开饭的军号,部队领导邀请王医生前去食堂就餐,他依然一边把脉一边微笑答道:“不用,劳驾您找个饭碗,随便打点饭菜给我在这将就着吃吧!”一句厚德仁心、朴实而敬业的话语让在场的官兵深感敬佩,在部队官兵多次邀请下,他安抚了后面排队的战友:“那我们都先去吃饭,吃过饭后我们还来这继续看!”

匆匆吃过午饭,王医生急步来到巡诊室,继续着他的工作,把脉、问答、查看、嘱咐、针灸,巡诊室里闪动着他忙碌的身影。在该支队一大队,有位瘦小的列兵饭后慕名来找王医生看胃病,就诊后与战友聊天时说道:“王医生对待自己和其他患病的战友都是微笑服务、精心诊治,可谓是德艺双馨的好医生。”凭着高尚的医德品性,王医生以“耐心、细心、尽心”的职业操守去对待每一名战友,虽然忙累,但他始终对每名官兵笑脸相迎、笑脸相送。

星空闪闪,夜深人静,孤灯一盏。忙碌的时间总是飞快,此时已是次日凌晨2点多,漆黑的机关大院唯独巡诊室还亮着灯光,巡诊室里前来就诊官兵的身影依旧熙熙攘攘。“王医生,听说您今早就要返回了,现在已是凌晨2点多,要不等下次您来我们再看吧?”等候针灸的小李由衷说。“没事的,等这忙结束了,我稍眯会,中午在飞机上也可以睡,你我都是军人,为自己人服务我更加高兴,你们都不容易,我来了能做一点是一点!”

望闻问切,切中病机,探病求源,认真诊治,视官兵如亲人,王医生的一言一行无不感染着在场的每一名官兵,就如该支队政治处杨宪主任所感慨的:“王医生的真心、用心、诚心和耐心,感动和教育着我们支队的每一名官兵,我们要学习他这种‘面向基层、服务官兵、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并转化为投身练兵备战、执勤处突、反恐维稳的巨大动力,以实际行动当好大理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向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礼!”

第二天离别前,王医生很是眷恋军营,提议同部队官兵一起合影留念,并向战友们留下了联系方式,方便以后就医联系。王医生心系部队、情系官兵、爱洒苍洱的义举,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深受广大官兵好评和赞誉,极大地鼓舞了兵心士气。据统计,王医生全天累计巡诊中队以上单位5个,诊治官兵200余名。王医生还主动提出将为30多名患有精索静脉曲张的战士免费邮寄药物。

分享到: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中国网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