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建军大业》剧照。

电影《建军大业》——

青春信仰最动人

■焦淑嫣

庆祝建军90周年之际,我走进电影院,观看《建军大业》。1927年8月1日,一群热血青年,风华正茂,披荆斩棘,冲破阻力,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影片中热血战斗的场面十分震撼,每一个人物都鲜活生动。出生在军人家庭的我,不禁感叹,战争年代里浴血奋战的军人都是那么的年轻,而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中的我们又是何等的幸运!打小儿,我就听有军人情结的外公讲过,“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曾经战斗在雪域高原的妈妈说过,“人生之美在于它追求的意义!”这让听着军营里的号声长大的我,从小就懂得了军旗和军装就像高原盛开的雪莲花一般圣洁。因为在我的生命中早早就烙刻下军旗的红色和军装的绿色。看完这部电影,我更加深刻理解了军旗红是革命先烈流淌的血,而军装绿是军人生命力旺盛坚韧的象征。

革命先烈开天辟地,创建了人民军队。这段历史,就在电影的炮火硝烟、刀光剑影中再现出来。我的思绪随着镜头的切换,回到了那波澜壮阔的建军伟业当中。“这一走,咱们再相见,不知道要何年了”“我等你,一年不回,我等十年,我等一辈子……”杨开慧没等到革命胜利就牺牲了,而我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等待妈妈回家的岁月流逝中逐渐长大。虽然我很想念妈妈,但我从不怨她,因为我明白,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她做的都是有意义的事儿。

“我们如果想继续革命的话,就必须创造一支有革命信仰的军队。”电影中,这句铿锵有力的誓言,让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热血荐轩辕、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革命精神。正是因为他们执着于信仰与初心,所以,才能用生命去捍卫自己坚守的主义。

南昌起义的口令为“河山统一”,那时四分五裂的局面,哪里还能容得下一张宁静的书桌?山河破碎,又怎么能听得到孩子们稚嫩的读书声?今天,当我们能享受安然坐在书桌前读书学习的时光,这何尝不是先辈们浴血奋战的结果?没有他们昔日的流血牺牲,哪里会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如果说我们现在经历的是一场失败,那么,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走出来的”“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怎么能建立全新的革命队伍”“四一二大屠杀,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就像重锤一样敲击在我的心中。即将进入高三繁重的学习生活,面对一次又一次考试,有时我也会感到困惑与无力,但想到学校“砺身、砺志、博爱、博学”的校训,听到当年那些仁人志士喊出“破釜沉舟”的誓言,学习的困难怎么能与先辈们面对的生死抉择相比?我们又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呢?

《建军大业》这部电影,再现了我们教科书中的历史,心中的感受已不能只用震撼来表达。先烈们在年轻时选择了最艰难的路走,用前仆后继的牺牲换来我们生活的美好,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尽管我们无法更多地了解他们,但通过血染的军旗,我读懂了军史,也明白一个道理,只要信仰和信念在,星星之火,也可以形成燎原之势。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我在电影里听到雄壮的军歌响起的时候,当我想起在军营里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我觉得尽管自己没有出生在那个年代,但通过《建军大业》这部电影,我能够深切体会到革命先辈们信仰的主义和救民族于危亡之际的心情。周恩来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而今天,青春的我们,就更应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绵薄之力!因为,奋斗的青春最精彩,奋斗的人生更有意义!

(作者系某学校高三学生)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