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所星载铷钟负责人杨同敏:非凡匠心磨一剑

发布时间: 2017-07-26 17:12:13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辛闻    责任编辑: 金玉泽

平时言语不多,但句句珠玑,有着山东汉子的朴实,同时兼具科研工作者的严谨。他就是航天科工二院203所星载铷钟负责人——杨同敏。

从2007年参加工作开始接触铷钟,恰逢北斗二代第一颗试验卫星发射升空,杨同敏与星载铷钟结下了不解之缘。杨同敏也先后获得二院提高两率劳动竞赛先进个人、质量提升贡献先进奖称号。

原子钟需要手工精心打磨

星载铷钟是非常精密的产品,它必须花费时间来打磨,需要设计师精雕细作,这可能是一个普通的调试工人、试验工人很难完成的工作,做出一台就必须是“健康”的一台,这样上天之后才能万无一失。杨同敏说,铷钟调试完之后,需要在地面进行三、四个月的“考核”,经过力学、高低温、老化测试等各项试验测试,每个试验前前后后都需要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认。

外人看来一段杂乱无序的频率数据曲线,恰恰是他们所要获得的最好素材,一个有经验的设计师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洞察”出产品当前以及未来的工作状态。

“我们就要像钟一样连轴转,钟就像我们的孩子一般,倾注了大家的全部心血。每台测试机里面都保存着铷钟“成长”过程中的全部“体健”数据。”杨同敏介绍。

在一次测试过程中,发现整机频率跳变,该现象发生在环境温度变化过程中,环境变温过程中铷钟整机控温电流有变化。通过对遥测参数的排查,经验告诉他,应该是微波功率发生了微小变化。然而,控温电流与微波功率是毫无瓜葛的,信号上也是分离的,这就引入了他进一步思索,通过多方面排故,最终还是断定微波功率出现了小变化。

后来产品开盖检查,发现控温电流通过一段导线传导出去,导线为了释放应力,使其自然弯曲,但弯曲形状正好形成一个圈,圈的位置在微波匹配电路上方,控温大电流在导线内流动时形成了一个磁场,正是这个磁场变化影响到了微波匹配电路的参数变化,随之造成了微波功率的变化。

分析之后,将该导线释放应力的形状和位置改变,避免较大的静态磁场出现,导线长度上也有所剪短。完后微波功率不再出现变化,频率跳变现象消失。就是通过这样不断的细致观察,发现问题,我们对铷钟有了更新的认识。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偶然发生的小问题,都绝不能放过。“问题分析不透,我们对铷钟就心里没谱,只有小问题修复了,大问题才不会发生。”杨同敏说。

原理摸透才心里有数

不同批次的铷钟真空开机50分钟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指令操作,不同阶段完成操作后的遥测状态会稍有不同。当发送一个铷灯的电压切换指令,激励铷灯发光的振荡电路电源从高电压切换到低电压,有时切换后光强值变的特别小,近乎于铷灯要灭的状态,而此时铷钟还稳稳的锁定,并没有失锁,这对用户的使用会带来疑问。光强值的变化可以通过遥测曲线异常来发现。

通过仔细排查,大家发现,这个问题与电压切换时间以及当时的真空度有关,由于铷灯组件的密封相对较好,气体出来的比较慢,花费的时间比较长,而铷钟加电后,由于内部组件温度升高,多种材料的排气率又进一步升高,导致铷灯组件真空度进一步降低,热对流现象会更明显。

杨同敏认为,设计过程中,真空中的铷灯周围没有气体,不会产生热对流,但这只是理论分析。由于铷灯周围温度超过100℃,除热传导外,恰恰又是热对流的存在导致灯头热量进一步散失,灯电压切低后热源减小,温度降低导致光强值很小,达到近乎铷灯熄灭状态。看似简单的措施是建立在对问题机理分析的到位以及试验充分验证的基础之上,包含了原子钟研制队伍谨慎、细致、追求真理的工作作风。

严格监测减少环境影响

铷钟是个非常“娇气”的设备,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它产生影响,为此卫星仓内也专门给他设置了一个恒温“小房子”。地面试验室由于有空调制冷,在温度达到设定值26度压缩机就会停,造成房间内会有2~3℃的周期性的温度变化,会对测试设备有影响,导致测试曲线有波动。

我们就用纸盒子把测试设备保护起来,减少了温度对设备的影响,效果立竿见影。

杨同敏谈到,铷钟在真空中,温度不能波动太大,导致温度变化的关键的因素有辐射、传导。一旦产品装机完成,传导到因素是个固定量,基本不在变化,此时只有尽量环境温度波动,减少辐射量变化。

今年任务量大幅度增长,科研任务异常艰巨。北斗在高高的太空中遨游,原子钟人却很少有时间抬头去仰望星空,他们在低头躬身于眼前的美丽原子钟,让中国的北斗成为世界上最精最准最稳的导航定位系统。(吴巍 杨同敏)

分享到: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中国网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