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70714100659

大队长吴秋良。

中国网新闻7月19日讯(记者谢露莹 通讯员王力 李辉 张雷)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刚刚结束,一大队大队长吴秋良就利用休息间隙,细致讲评参训机组上午的表现。在他的身边,书写着“神威”二字的文化石昂然矗立在大队门口。这个大队在前不久角逐空军最高殊荣的“金飞镖”之战中拔得头筹,制胜“秘笈”究竟是什么呢?

吴秋良淡淡地说:“制胜之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在日复一日的永不停歇中,研究创新、自我超越,把飞行做到极致。”

超越荣誉——“神威”精神烙印在心

“我想,支撑大伙克服困难、奋勇向前,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在我们心中始终有一份对荣誉的不懈渴求!”面对记者,这位一米八个头、英武帅气的大队长,神情坚定地说道。

1996年2月,一大队受命参加东南沿海地区某军事演习,演习当天在起降机场能见度不足1千米,目标区云底高不足600米的情况下,超气象条件起飞,准时到达目标区上空,一次性完成距离、方向瞄准,长僚机双双命中目标。4月22日,空军授予一大队“神威大队”荣誉称号。

“‘神威大队’的大队长,从一开始就注定载誉而归!”荣誉称号加上连续多年先进,首长、战友们的称赞像光环一样笼罩着大队,却让上任之初的吴秋良陷入深深的思考……

如何让“神威”二字灌注言语行动?如何让团队始终经得起考验?面对近些年实战化训练从难从严的态势,面对单位参加大项任务日益增多的趋势,吴秋良愈发感到要想超越荣誉、轻装前行,就要把身上的包袱、头顶的光环,变为指引前进方向和攻坚克难的“强心剂”。

“神威精神,不能只贴在墙上,更要烙在心中!”在大队党支部委员会上,吴秋良带头发出号召,形式多样的传承接力活动相继展开。在军事训练网、政工网开设“神威大队”论坛,大家主动晒思想、出主意,为未来发展勾画蓝图;每季度遴选展评优秀飞行人员的学习心得,开展学习研究和述学评学活动;分机组设立“点将台”,开展“学习之星”、“飞行之星”等评比竞赛活动,大力宣扬身边典型事迹……分配到大队的新飞行员第一堂“教育课”就是学大队历史、面向“神威大队”旗宣誓,每逢大项任务出征前都要重走荣誉室、师史馆。

“使命、荣誉、责任”,在吴秋良的学习笔记本扉页上,六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时刻传递着他的决心。以老带新,他逐人建立技术档案,定期跟踪把关;结对帮带,他变教学小组训练为机组研练,增强协调性、默契度;党员践诺,他把从不上锁的意见箱挂在了大队门口。重大任务第一个飞、危险天气第一个上、实弹攻击第一个打……继承光荣传统、争当打赢先锋。如今,吴秋良及大队飞行人员正用实际行动传承“神威”血脉。

超越对手——“黄金搭档”一举夺魁

去年上旬,突防突击竞赛考核前一次针对性训练中的完美表现让大队长吴秋良、领航主任邱小君这对“黄金搭档”锋芒初展,“真是一对夺宝奇兵!”领导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一个是85后飞行员,一个是全团最年轻的大队领航主任,真刀真枪考核时不见得‘小鲜肉’能比‘老司机’出彩。”身边有战友却私下议论。

其实不假。2016年的考核竞赛,无论从科目的难度和广度上,都较以往大大增加。如何在强手如林的舞台中探囊夺宝、摘得桂冠?从最后确定参考机组成员搭配的那一刻起,谁的心里都在暗暗打鼓。

“武士手中不管握有最强的矛还是最强的盾,他都不是强者,只有让手中最强的矛盾双壁合一,他才能真正战无不胜!”一次考核适应性训练准备技术研究会上,团长王国松语重心长的一段话让吴秋良心中激荡起涟漪。

“飞机在超低空飞行时航速几近上限,姿态偏差修正异常困难,动作稍大就会出现意外……”训练中心里,吴秋良左手拿起一架飞机模型,右手上下翻飞比划着复杂的技术动作向记者介绍,“既要突得进,又要打得准,机长与第一领航员的协同配合尤为关键。”

良好的协同不仅体现在飞行动作的配合上,更体现在空中决断的思维中。为了培养两人空中的高度默契,这对“黄金搭档”甚至从地面的一步一动抓起。

作为一名飞行员,领航业务技术研究会上吴秋良总是到的最早。从口令协同到动作协同,从思维协同到心理协同,空勤楼教室、飞行准备室,空勤灶的路上甚至体训馆里也总是少不了二人身影。有时为了一个技术瓶颈,走在回家属区的路上、两人一路争得面红耳赤……

飞行高度逐渐降低,跃升距离逐渐减少,吴秋良一边积极参加验证训练,体验体系对抗,一边多手准备,制定数种轰炸方案。又是一次考核前的针对性训练。吴秋良与邱小君一起驾驭战机随着地形起伏不断调整飞行高度,精确躲避“敌”防空雷达、地空导弹的威胁,穿越密布在目标区周围地面部队的“电磁丛林”,奔着目标疾速前行。动作的娴熟利索、思想的高度统一,此时的“黄金搭档”已配合的天衣无缝。

考核当日,机长吴秋良、第一领航员邱小君凭着异常默契的空中配合,一路突防一路惊险、一次进入一击命中,最终一举摘得象征空军突防突击最高荣誉的“金飞镖”!

超越自己——厚积薄发连创纪录

波谲云诡、利剑出鞘。面对近年来兄弟部队“赴远海、出岛链”等一系列装备更新、战力升级后的“沟壑”,作为该团尖刀战斗力的大队长吴秋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打通战斗力加速追赶超越的快车道”是这位“85后”飞行大队长做梦都在只争的渴求。

战场态势复杂、瞬息万变、对抗激烈,要实现“两个不经”要求能打仗、打胜仗,必须利用好各类演习演练、重大任务时机,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摔打锻炼部队。

机会来了!去年9月,大队接到参加上级组织的由多兵种、多机种协同的某战略战役集训任务。

吴秋良迅速组织骨干开展完善计划预案、加强技战术研究、装备质量大检查等工作,针对实兵行动中可能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和短板弱项,紧盯问题归零开展工作。经过刻苦准备,几个场次下来判读飞参记录,备考机组的战机如一只只被驯服的猎鹰状态正佳。

然而在一次团里组织考核中,让官兵大跌眼镜的是:吴秋良率领的机组受到强烈电磁干扰,偏离靶标,成绩垫底。“领头雁”领不了头,大队就得拖后腿。是进是退、是赶是超?冷静下来的吴秋良从考场浓烈的火药味中仿佛嗅到了加速赶超的先机。“厉害的对手倒逼我们拿出更厉害的招数,这正是我们实现突破的好机会。”吴秋良在机组研究会上的发言引发大家共鸣,也让大队的精气神更加凝聚起来。

没有靶标地区的详细地形参数,吴秋良带领机组人员通宵加班理论推算校正数据;为了能突得进打得准,吴秋良缠着部队电抗专家当起了“小学生”,探测设备、拦截火力,他逐一研究参数、掌握性能;为了精准完成准备工作吴秋良经常是吃在准备室、睡在地图上,家在家属区他却连节假日也鲜有回去。

在他的带动下,大队飞行人员紧贴“敌”打击目标群多样、防卫部署严密、战场环境复杂多变的现实特点,立足发挥飞机和武器最大效能,逐项逐类进行梳理攻关,形成计划预案和实施方法,并在上级指导下,把理论研究成果实践运用纳入训练和评估体系,验证使用新战法、新手段、新技术。

鹰击长空铸利剑,刀尖淬火书奇篇。演习中,在驻地机场组训客观条件差、戈壁荒漠地带实体靶搜索辨识难度巨大的状况下,吴秋良和战友们首次使用某新型空基导弹精确打击靶场目标,成功实现了该型飞机参加演习史上的“三个首次”,飞行人员实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展望该团全面换装新型战机后的新征程,“神威”大队长吴秋良坚定地说道:“追赶超越是我们永不停歇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