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创建进程可分为哪三个关键性时段?

发布时间: 2017-07-13 07:26:47    来源: 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 邵维正    责任编辑: 栗卫斌

百战磨砺,淬火成钢

红军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面对严酷的革命战争,这支军队不仅要定准方向,铸牢军魂,还要能打仗、打胜仗,练就英勇顽强、战无不胜的本领,才能完成好革命的政治任务。创建不久的红军有一个特点,不是学好了再打,而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靠着在频繁艰苦的战争实践中磨砺顽强的战斗作风,形成独特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

经过艰苦努力,红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930年春已发展到十几个军,约7万人,加上地方武装共10万人。这时,中共中央开始实行战略转变,主力红军组建军团和方面军,形成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赤卫队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系,成立了红军总部和战略区,统一领导和指挥体制。

红军的发展壮大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立即下令调集重兵,对苏区红军进行大规模的“围剿”。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的10个月里,国民党军接连对中央苏区发动三次大“围剿”,兵力从10万、20万增至30万人,第三次“围剿”蒋介石亲自担任总司令,采取“长驱直入”的战略,妄图消灭红军主力占领苏区。

红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展开了英勇的抵抗,并探索和形成了实行战略退却、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实行运动战、在运动中发现敌人弱点打速决战歼灭战,不失时机地实行进攻、扩大成果等作战原则,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三次“围剿”。1931年夏,毛泽东填词记述红军第二次反“围剿”:“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红军的战法。

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往往会出现反复和曲折。随着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形成,尤其是错误的军事路线影响到中央苏区之后,红军建设遭受了很大的冲击和挫折。教条主义者否定了红军行之有效的“诱敌深入”方针和正确的作战原则,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撤出中央苏区开始长征。

举世瞩目的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对红军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血与火的考验。红军在长征中面对着三个方面的严峻斗争:一是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两年间共发生600余次战斗。二是经历党内的两次重大斗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北上途中又粉碎了张国焘的分裂活动,使红军指战员心明眼亮,坚定跟党。三是爬雪山过草地,忍饥挨饿,风餐露宿,克服恶劣环境造成的生理极限。红军正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闯过了敌情、政治、自然等重重艰难险阻,练就出钢筋铁骨的英雄群体,这样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是打不倒压不垮、不可战胜的。

温故而知新。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抗日民族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一路走来。90年间形势和任务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的民主制度和不怕艰险、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等红色基因,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不会变也不能变。新一代的革命军人要以史鉴今,不忘初心,继承优良传统,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创新,认准目标,勇于担当,不负使命,努力拼搏,经过强军兴军的艰苦实践,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上一页   1   2   3  


分享到: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中国军网综合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