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军士长士官技师郭亚飞。

郭亚飞担任考官考评营独立发射能力。

中国网新闻6月27日讯(记者谢露莹 通讯员杨永刚)这是一个晴朗的清晨,一轮明月与若隐若现的阵地交相辉映。千里机动至高原的火箭军某导弹旅,在陌生地域展开了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对抗演练。

3颗信号弹升空,数十台发射车迅疾出发,百余名操作号手奔赴战位。

同时,数十名导弹专家进行导弹起竖前最后一次综合检查。发射技师、一级军士长郭亚飞在托架某一细小部位处停了下来,借助手电筒光线,他发现起竖臂有轻微渗油现象。如果不排除隐患,会影响到导弹起竖的精确度,甚至带来更大的危险。

这种现象,即使在白天也很难发现。大家当场分析,有的认为可能是装备保养时加油过多,有的认为是排气阀内的球形截面受压……一时众说纷纭。

“我觉得是排气阀内的密封环破损。”就在这时,郭亚飞说出了自己的判断。“我相信郭亚飞的眼力!”旅长立即赞同。

拆卸一看,果不其然!排气阀球形密封环上,有一道非常轻微的裂痕。

导弹发射前各种隐患经郭亚飞诊断大多准确。“他虽然是位士官,但起到了导弹专家的作用,是一名响当当的‘国宝神医’。”经过旅领导的介绍,使记者更加关注郭亚飞的一举一动。

“占领阵地”,一辆辆特装车如离弦之箭迅速到位。吊装、起竖、加注,精准无误。

“报告!经检测瞄准产生假象,无法命中目标!” 突然,一名指挥员报告。

“离规定时间还有几分钟?”“不足8分钟。” 紧急关头,郭亚飞迅速带领技术小组进行重新瞄准。临阵出击,郭亚飞异常镇定,这已是他第二次参加发射任务了。只见郭亚飞对故障一看、二听、三摸,迅速找到了症结。

“左转、右转,左微动、右微动……”记者在离导弹起竖位置大约150米的瞄准车上看到,郭亚飞微蹲身体,右眼紧贴在瞄准仪器上,左手拿着对讲机不停地发号施令……

“停!”话音刚落,瞄准仪器显示:正负误差为零。

故障排除,准确瞄准。“用了几分钟?”“不到5分钟!”旅领导指着若隐若现的导弹说:“瞄准是一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操作,要求操作手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一点微小的抖动都可能造成任务前功尽弃。上面有一条细如发丝的线条,在这个距离用望远镜都看不到,郭亚飞用肉眼就能准确定位。”

三分钟后,“点火”,伴随着一声轰鸣巨响,一枚墨绿色的导弹拖着橘黄的尾焰划破黎明前的夜空,直刺苍穹……数分钟后,靶场末区传来捷报:导弹准确命中目标。

郭亚飞“诊断”武器装备手到病除的真功夫,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十几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成为他的个人名片。

面对密如蛛网的电路图和艰涩难懂的专业书籍,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和韧劲,向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发起了冲锋。两年时间里,他系统掌握了导弹武器系统三大专业,写下了1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并熟练掌握了发射专业10多个岗位的操作技能。为了锻炼眼力,他买来蜡烛、彩灯、大头针,在微弱的光线下练视力、辨色彩,直到练得眼睛流泪、红肿,最终练就了瞄准的绝活,被战友们称为“郭神瞄”。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总结,郭亚飞成为在全基地叫得响的“问不倒”、“活参数”。

他参与编写了多部某型号导弹发射训练教材,总结的“串线”理论训法被基地推广;独立研制的“托架起竖角度监视报警装置”和“导弹垂直度远程监测装置”,分别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四等奖。

因此他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并荣获“全军爱军精武标兵”“首届火箭军十大优秀士官”“火箭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 “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等多项殊荣。2009年国务院首次将政府特殊津贴延伸至我军士官行列,郭亚飞成为原第二炮兵惟一的入选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