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祥,铆在铁轨上的道钉杨福祥 将青春献给青藏铁路

发布时间: 2017-06-23 11:16:38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辛闻    责任编辑: 仝选

人物小传:杨富祥,男,汉族,1982年7月出生,2002年12月入伍,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现任武警青海省总队第二支队十七中队中队长。入伍以来,他先后1次荣立二等功、3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16年被武警部队表彰为“优秀基层主官”、家庭被中华妇女联合会表彰为全国“最美家庭”。

中国网新闻6月23日讯 2015年3月5日,汽车一路颠簸,向昆仑山顶驶去。虽然汽车在一路攀升,但车内仪表盘上的海拔值却静静地停在4千米数值,无法再移动。

在中队营区,我们见到了中队长杨富祥。因长期工作在高海拔地区,他眼旁的皱纹已依稀可见,脸庞上也烙下了“高原红”,而他真挚的笑容却又像雪域高原的蓝天一样,显得那么纯净、自然。

从2006年7月上勤起,他就扎根在青藏铁路守护部队。9年多来,他从海拔4050米的三岔河到4533米的沱沱河,再到4868米的昆仑山,一路是越走越高,从未离开过青藏铁路守护线,被官兵誉为“青春在云端打转”的队长。

2006年青藏线开通运营之时,他来到了三岔河中队。建队之初,山上条件异常艰苦。每当遇有暴雨或强降雪,官兵们每周的补给,就只能靠人力搬运。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他带领官兵叫响了“一颗红心两只手,艰苦奋斗样样有”的口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铁锹和双手,在山坡上修整出了一条通往营区的山路,从此,给养车直达中队营区。营区设施简陋,他又带领官兵修建围墙、平整营院、开挖地窖、购置净化消毒设备……硬是在这片地图上的空白地带站稳了脚、扎下了根。

2014年6月,支队干部调整,他主动申请来到了昆仑山。驻守在铁路线,他深知责任重大,始终秉持“宁可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的执着信念,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去年3月的一天,他发现七八只野驴在铁道上游荡。此时一列货车正从山下疾驰而上。他没有丝毫犹豫,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了过去,一口气赶了好几次,才将这群倔强的野驴赶出了铁道。但他却因剧烈运动呼吸困难,晕倒在地。赶来的官兵掐住他的人中好一阵子,他才苏醒过来。

他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把昆仑山当成了家,把战友当成了兄弟。一天,中队战士蔡天宇突发全身痉挛抽搐,经中队医生诊断后,确认为低钾血症,严重时可能有咬断自己舌头的危险。他毫不犹豫地将手指伸到蔡天宇的嘴里,来减轻牙齿对舌头的损伤,而他自己却被咬得伤痕累累。

在部队,他是优秀干部,军政素质都没得说,样样在行;在家里,他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可为了这片热土,却一再缺席于自己的家庭。

2010年9月16日,在担负青藏线沱沱河设卡勤务时,家人突然打电话告诉他,爱人在上班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官兵们都劝说他尽快回家看望妻子,但是考虑到任务还没有完成,他强忍着内心巨大的悲痛,坚守在了岗位。

任务结束后,他急匆匆地回到了家,见到了躺在床上、面容憔悴的妻子。当他试图拥抱妻子时,却突然发现被子下有些异样,似乎预感到了妻子伤情的严重性,他掀开被子的手有些颤抖,但眼前的一幕还是让他难以承受:妻子的左腿已被高位截肢。

“你在山上已经很苦了,我不想拖累你!我们离婚吧!我……”妻子的话让这个一向坚强的汉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将妻子紧紧地搂入怀中,哽咽着说不出一句安慰的话,眼泪却止不住地流淌下来。他知道,自己亏欠妻子的是一辈子。

让他感到无比愧疚的还有自己的孩子。那次探亲回家,他一进门就主动要求去接儿子。到了幼儿园,他却傻了眼:由于长年不在家,儿子把他当成了陌生人。丈夫接孩子许久未归,妻子不免担心起来,独自坐着轮椅赶来了。看着残疾的妻子和不愿跟他回家的儿子,他的心像针扎一样疼,泪水渐渐模糊了他的视线……

为方便他照顾妻子,总队、支队领导多次考虑将他调到西宁,可每次谈话都被他坚决谢绝,他说:“昆仑山已经融入了我们夫妻俩的生命!”

实在拗不过去,他就抖出他们夫妻俩的秘密约定。每次回家探望,装了假肢的妻子都叮嘱他“不要离开昆仑山,守护昆仑山就是守护她,看到昆仑就看到了她,她能照顾好自己!”还拿起拖布拖地给他看!“我答应了她就不能让她失望!”那一刻,在场的人眼里都噙满了泪花……

黑夜在不知不觉中降临了,没有风,没有雪,高原露出了难得的温存。站在哨楼上,杨富祥静静地凝望着连绵的山峦,脸上写满了军人特有的坚毅,他就犹如一颗铆在铁轨上的道钉,在青藏线上坚守着那份执着……

分享到: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中国网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