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守镌刻哨位忠诚 战友同圆“昆仑守隧”梦

发布时间: 2017-06-22 17:03:51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辛闻    责任编辑: 仝选

中国网新闻6月22日讯 “哥,我们马上就可以见面了!”2010年3月,下士姚麻磊接到了新兵王朋从山下打来的电话,心情格外地兴奋。姚麻磊年长王朋三岁,是在一个院子里长大的发小,两人因此以兄弟相称。他俩从小就怀揣着“从军梦”,而今,一同梦圆昆仑,怎能不让人高兴?

2006年7月,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正式上勤,姚麻磊作为第一代执勤官兵登上了昆仑山。中队营区海拔4868米,高寒缺氧时时刻刻都在考验着官兵的意志,建队之初,山上生活条件尤为艰苦,特别是在大雪封山时节,营区就成了昆仑山上的一个“孤岛”。

给养送不上来,官兵只能顿顿吃咸菜。一天,姚麻磊在整理菜窖时,在菜筐的夹缝间发现了一棵已经干瘪了的小白菜,这让许久没有吃到蔬菜的官兵们激动极了。晚上,大伙儿围着一大盆清汤煮白菜,像过年一样热闹。但细心的指导员裴庞涛发现,大家只是喝汤,却舍不得吃白菜。最后,在指导员的命令下,三十几个大老爷们儿将本就不多的小白菜切成小块,分着吃了。

昆仑山上的兵能吃苦,咸菜稀饭照样过,但却不能没有水。库存水用完了,官兵就得到河里凿冰取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低温下,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镐头凿下去,手震得生疼,却只在冰面上留下个白点。一天下来,能装3脸盆的冰块就已经算是不错的“战绩”了。

野外凿冰必须要经过野生动物的“势力范围”,因而难免会与它们来次“邂逅”。一次,姚麻磊独自抱着冰块往营区走去,远远地望见一头野狼窜入了乱石堆中。与饥饿的野狼正面交锋显然不明智。他迅速躲到一个小土包的后面,探头一瞧,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那只狡猾的狼竟然悄悄地绕到了刚才他站立的地方。幸好,战友们及时赶到,一起将狼赶跑了。从此以后,中队规定:所有人外出,必须结伴而行。

对于姚麻磊来说,昆仑山上的这些苦并不算什么,只要胸中有豪气、肩上有担当、身边有战友,这就已经足够了。义务兵服役期满,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队。虽然在部队表现不错,立功受奖几乎年年都有他的份,但一些亲朋好友仍然不能理解他为啥喜欢“自讨苦吃”。王朋却是他的知音,每次休假回家,王朋都喜欢听他讲昆仑山上的故事。雪地巡逻、月夜哨卡、守桥护洞、救助生灵等人事景物常常进入王朋的梦中,令他钦慕不已。

姚麻磊要归队了,到车站送行的王朋悄悄告诉他,等毕业了,自己也要上昆仑山。原以为这只是句玩笑话,没想到这小子竟然真的来了。新兵刚下车,两人一眼就认出了对方,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当时,姚麻磊已经是中队响当当的带兵骨干,许多人认为他肯定会把王朋纳入自己的“麾下”。让人意外的是,姚麻磊竟然主动找到队领导,为了避嫌,也为了历练王朋,希望不要把他编入自己所带的班。而此时,王朋表示服从安排、不要特殊照顾的决心书也已摆到了队领导的办公桌上。兄弟俩的想法出奇地一致:要靠自己的本事建功昆仑山。

自来中队后,王朋脏活、累活抢着干,执勤、训练当“排头”,各方面都表现优秀,不到半年,就成为了第一个当上副班长的新兵。

眼看到年底了,姚麻磊服役期将满,5年来,他见证了中队的成长,也在身上镌刻下了“生命禁区”的烙印,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在山上继续待下去了。离队那天,两兄弟相互鼓励:永远要记住自己是名昆仑兵,永远不能给中队抹黑。

接过姚麻磊的“接力棒”,王朋继续用执着书写着忠诚。处突抢险,他时时冲锋在前;站岗巡逻,他处处一丝不苟。别人问他为何这么拼命?他说,那是他与哥哥之间的约定。2011年3月,在协助公安机关抓捕一盗猎团伙的行动中,他与战友奉命在雪地里蹲伏了8个小时,一举抓获3名盗猎分子,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誉,荣立三等功……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从部队退伍后,两人如今都已经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了在单位颇受重用的公务员。他们说:“昆仑山上那日日夜夜魂牵梦绕的哨位将会陪伴我们一生,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分享到: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中国网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