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美首次拦截洲际导弹:技术先进但非无懈可击

发布时间: 2017-06-01 11:39:51    来源: 环球时报    作者: 张亦驰 刘扬    责任编辑: 刘峻凌

  资料图:美国空军基地发射井内的民兵3洲际导弹

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5月30日宣布,美军首次洲际弹道导弹拦截测试获得成功。有人或许感到惊讶,美国的各型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已经服役多年,甚至连卫星都击落过,为何到现在才进行首次洲际弹道导弹拦截试验?拦截洲际弹道导弹有多难?

拦截洲际导弹有两大难点

一名熟悉反导的中国专家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目前投入使用4类反导系统,包括地基中段防御系统(GMD)、海基中段防御系统(“宙斯盾”与“标准-3”拦截弹组合)、末段高空区域反导系统(“萨德”系统)和用于末段点防御的“爱国者-3”反导系统,其中只有GMD是针对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的,其他几种反导系统在设计时,均未考虑拦截洲际弹道导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按照美国标准,射程5500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为洲际导弹。

之所以只有GMD才具有洲际导弹拦截能力,是因为相对于拦截中远程弹道导弹,拦截洲际弹道导弹存在至少两大难点。该专家表示,首先是飞行速度快。决定弹道导弹射程的一个关键指标是飞行速度,速度越快射程越远,射程1.3万公里洲际弹道导弹的速度约为22马赫。而速度一高,就压缩了预警、跟踪、拦截等环节的时间,而且导弹和目标交汇时速度高达30-40倍音速,对于导弹导引头的跟踪和最后的动能杀伤都带来极大困难。第二点是飞行高度高。例如,美国“民兵”洲际弹道导弹的弹道顶点高度超过1300公里,大部分飞行段的弹道高度超过500公里,这是“标准-3”Block1系列无法达到的拦截高度。

美国的GMD系统的拦截弹GBI也在不断升级改进之中,为首次拦截洲际弹道导弹创造了条件。GBI拦截弹可以视为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助推火箭,第二部分为火箭头部的“大气层外动能杀伤器”(EKV)。在综合飞行试验阶段,GBI主要使用基于“民兵-2”洲际导弹第二级和第三级发动机组成的助推火箭,其末段速度约为7倍音速,而正式版本的GBI末段速度超过20倍音速。而其EKV战斗部也不断改进,目前已经升级到CE-2版本。

曾拦截过中远程导弹

那在拦截这枚洲际弹道导弹靶标之前,美国的地基防御系统都拦截的是什么呢?主要是两种靶弹:一种是战略靶弹系统(STARS),这种靶弹是在“北极星A3”潜射弹道导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由三级固体发动机构成,采用了“北极星A3”的第一、二级,第三级则采用Orbus-1发动机。该靶弹直径1.37米,长11.5米,发射重量16.7吨,最大射程3000公里左右。第二种是LV-2靶弹。2010年2月1日,美国开始使用“灵活靶标家族”计划中的新型LV-2靶弹。这种靶弹采用潜射的“三叉戟C4”潜射弹道导弹的第一、二级火箭和弹头舱,具有诱饵释放功能,射程为3000公里-5500公里,可模拟伊朗射向美国的远程弹道导弹。到2014年的拦截试验,GBI拦截弹首次成功拦截这种靶弹。LV-2是一种典型的模拟远程弹道导弹的靶弹,但远程弹道导弹的英文缩写为IRBM,容易误译为是中程弹道导弹,所以有报道认为美国之前拦截的靶标都是“中程弹道导弹”,但实际并非如此。

需要指出的是,在综合飞行试验阶段,GBI曾拦截过洲际弹道导弹改装的靶弹。2010年7月14日的试验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的TLV靶弹是基于“民兵-2”洲际弹道导弹改装而成,该弹可以将一个400公斤的弹头打到4000公里(缩短后的射程)外。

中国导弹技术专家、量子防务首席科学家杨承军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的这一战略武器的成功试验对其他大国的撒手锏武器也将带来很大威胁。

杨承军强调称,美军的反导系统在战略决策、指挥环节、战术运用和技术层面并非无懈可击。美国的综合国力和军力很强大,但它也是强中有弱,以我之强攻你之弱,可以达到一种制衡作用。同时,杨承军表示,这次拦截成功并不意味着战时就可以成功拦住对手的导弹。因为美军虽然没有告知拦截部队靶弹发射时间,但公布了发射时间段,以及靶弹会从哪个基地发射,这就意味着拦截部队的拦截弹可以长时间处于待发状态,这种情况下的成功拦截和战时还不能相提并论。(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张亦驰 环球时报记者 刘扬)

分享到: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环球时报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