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标准”-6导弹将具备全面作战能力 可执行多种作战任务

发布时间: 2017-05-12 13:01:51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窦豆    责任编辑: 谢露莹

资料图:美海军“标准-6”导弹。

中国网新闻5月12日讯 据美国国防系统网站5月2日报道, “标准-6”(SM-6)导弹完成美国海军一系列复杂试验后,已接近通过采办进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即具备全面作战能力(FOC)。实现全面作战能力意味着该导弹具备海上实战能力,不需要再进行更多的试验。SM-6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集防空作战、反舰作战以及末段弹道导弹防御作战功能于一体的多任务导弹。

“标准-6”导弹在“标准-2”导弹射程基础上不断扩围

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由海向陆转型。在濒海作战环境中,为陆战队发展纵深防空能力提上日程,这就需要相应的跨地平线拦截能力。从理论上说,跨地平线拦截将有效发挥防空导弹的潜力,成倍地扩大防御半径。20世纪70年代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APL)提出了原始的协同作战进行跨地平线拦截的设想。APL实验室反复论证后,最终形成协同交战能力(CEC)的设计。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协同交战能力设计中,空基平台(飞艇或飞机)提供远程搜索探测能力,将搜索跟踪到的目标通过高带宽数据链传输给防空舰,防空舰发射“标准”防空导弹,“标准”导弹飞出战舰视野后的中段指令修正和末段半主动雷达照射都由空基平台完成,这是一个典型的基于远程传感器交战(EOR)的设计概念,“标准-2” Block IV导弹正是满足协同交战能力设计的导弹。90年代,为了更有效的发挥协同交战系统的能力,“标准-5”导弹的设计应运而生,由于当时美国海军面临威胁有限,迟迟未能得到预算。

本世纪前十年,中高速反舰导弹发展迅猛,舰队防御要能对空中小型高速目标实施多次拦截,这就要求对空防御导弹射程要达到地平线以外,且最低高度要在数十米以下。目前的“标准”等防空导弹都需要舰上雷达引导,受地球曲率的限制,信号不可能达到地平线以后。随着海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一障碍正在被克服,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美国海军提出了超越地平线打击的“增程主动导弹”(ERAM)概念。这一任务毫无疑问地再次落在了“标准”系列导弹的身上。为了发展反导能力,美国海军已经将“标准-2”ⅣA的射程提高到了150千米,因此其完全有基础发展为地平线外防空系统。

2003年1月,美海军提出了新型“增程主动导弹”的设计构想,2004年1月,确定雷神公司为其主研开发商。雷神公司将这种导弹命名为“标准-6”,并沿用美国海军舰载防空导弹的命名法则,将其代号称为“魔爪”(Talon)。在美国海军2003年“增程防空作战导弹”(ERAAM)竞标中,雷神公司的“标准-6”击败洛马公司的“爱国者-3”(PAC-3)。2008年2月,“标准-6”导弹获得美国海军的正式编号“RIM-174A”。2008年6月,“标准-6”开始第一次飞行试验,根据雷神公司的报道成功拦截了BQM-74靶机。2009年,美国海军授予雷神公司9400万美元的合同用于制造19枚“标准-6”导弹,2010年7月美国海军授予雷神公司3.68亿美元的可修改合同用于3年周期的“标准-6”导弹的低速生产。

“标准-6”导弹在雷神公司位于亨茨维尔红石兵工厂的导弹生产工厂完成最终的总装生产。雷神公司已经交付了超过330枚SM-6导弹,导弹目前仍在持续生产。美国国防部在2017年初已经批准向部分国际客户出售SM-6导弹。据海军技术网2015年1月16日报道,美国海军已经证实未来将雷声公司研制的“标准-6”型远程多用途防空导弹集成至配备“宙斯盾”5.3和“宙斯盾”3.A.0作战系统的军舰,意味着“标准-6”的部署平台将从现在的5艘扩展至超过35艘,提供覆盖范围更广的编队防空。

主要靠改进制导系统实现多种目标“通杀”

“标准-6”型导弹继承了现有“标准-2”型防空导弹的大部分特点,同时还融合了功能更强大的制导系统,电子设备和其他元件也经过了一些改良。由于使用相同的发动机和控制系统,“标准-6”防空导弹在最大射程和最大射高上和“标准-2”Block IV导弹大致相同,“标准-6”型导弹重1.5吨,长6.55米,直径533毫米,最大射程240公里,最大射高33公里。“标准-6”配备了先进中程空空导弹的制导系统,能够搜索出任何进入射程的目标,使“标准-6”防空导弹获得了很大的性能提升,它的目标通道不再受传统防空舰照射雷达的数量影响,抗饱和攻击能力大幅度提高。

“标准-2”型导弹使用一种“半主动”制导系统,需要由一台特殊的火控雷达通过雷达波束“照亮”目标,“标准-2”型导弹的制导系统会侦察到雷达波束并实施跟踪。相比之下,“标准-6”型的“主动”制导系统更难以干扰,而且能够对火控雷达覆盖范围外的目标实施跟踪。“标准-6”导弹采用AIM-120C7空空导弹主动雷达导引头的发展型号替换了原有的半主动连续波雷达导引头,这也是“标准-6”导弹原名增程主动导弹的由来。

为了兼容美国海军的使用,制导系统的频率参考装置做了修改,兼可以半主动照射模式工作。主动雷达制导配合现有的协同交战能力系统,使美国海军获得了更强大的跨地平线攻击能力,“标准-6”导弹的防御包线在低空部分大范围延伸,在增加防空通道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美国海军对高速掠海反舰导弹的抗饱和攻击能力。

“标准-6”导弹采用主动和半主动制导模式及先进的引信技术,结合了雷神公司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的先进信号处理和制导控制能力。“标准-6”导弹设计用于扩大拦截巡航导弹、无人机及固定翼和旋转翼飞机的防御范围。该导弹采用主动和半主动制导系统,集成了雷声公司中程空空导弹先进的信号处理和制导控制能力,不仅生产成本低,还具备“超视距”防空作战能力。

2014年6月20日,海军项目办公室“标准-6”项目负责人Colleen O’Rourke向《防务内情》透露,海军计划通过螺旋式发展的路径逐步提升导弹的能力。O’Rourke表示,“‘标准-6’Block IA在‘标准-6’Block I的基础上加强了制导部分的硬件和软件,增添了GPS功能。”某前国防部高级官员表示,“标准-6”Block IA是一种以相对低的成本提升舰队攻击火力的有效手段。改进后的“标准-6”将为指挥官多提供一个打击海面或地面目标的选项,其他还包括“战斧”巡航导弹和正在研制中的远程反舰导弹。

2013年,海军领导层将“标准-6”导弹的采购数量增加了600枚,使采购费用增加约33亿美元,整个项目采购总金额达到约100亿美元。全部采购持续到2026年。根据海军预算文件,“标准-6”在2016财年完成海上验证,2018财年实现作战部署。“标准-6”项目经理Michael Ladner上校确认了未来能力验证项目,并表示“海军部仍在敲定相关计划”。不过由于保密原因,他没有透露更多信息。根据海军预算文件,海军计划到2019财年共为“标准-6”研制项目投入约1.65亿美元。国会在2014年给海军拨款3.67亿美元用于采购93枚“标准-6”导弹。

螺旋式升级为未来四大作战任务提供支撑

日前,据雷神公司“标准-6”高级项目负责人称:“美国海军对“标准-6”导弹一直致力于升级系统软件,并在多种可能的战争场景下进行试验,积累改进经验。每一次改进,导弹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升。“标准-6”导弹已经完全准备好采用防空、反舰、反导三种模式在海上部署。”

据一体化作战系统项目执行办公室(PEO IWS)2017年4月25日发布的消息,系列试验在4月6日至13日之间进行,在夏威夷海岸共完成了4次“标准-6” Block I导弹飞行试验,首次对“标准-6”Block I包含防空、反舰、反导功能的最新版本系统软件进行了测试。雷神公司网站称,系列试验试射了4枚“标准-6”导弹,每枚导弹均成功拦截了岸基发射亚声速或超声速目标。未来,“标准-6”导弹将主要有以下四种作战应用。

一是为舰队建立多层防空体系。美国未来海上舰艇设计已经将“标准-6”作为标准武器配置。2004年5月,负责未来驱逐舰DD(X)和巡洋舰CG(X)总体设计的诺·格船务系统公司透露,DD(X)和CG(X)将设计80个垂直发射系统单元,容纳“标准-2”和“标准-6”,并至少部署20枚负责弹道导弹防御的“标准-3”动能拦截弹。现有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所装备的垂直发射系统也可以按照上述配属混合部署。这种防空/反导火力配系实际将现有美国海上编队的防空距离提高近1倍,从而实现对舰队地平线以外地区的防御。

二是对海上防区外围进行保护遮障。通常美国海上舰队在外围大致150千米空域建立防空区,在该区内舰队拥有较强的防空警戒、反巡航导弹能力,因此对航母的侦察与攻击通常选择在这一区域。而“标准-6”导弹的240千米射程,以及优越的CEC协同功能,使其可以在150千米外围建立起严密的空中遮障,将无人机、空中预警机以及远程巡航导弹等隔绝在该区域外,使海上力量更加安全。

三是开展双层反导防御作战。近年来,美国海军反导技术通过“标准-3”的发展已经逐步成熟。“标准-6”的主开发商雷锡恩公司也是美国动能拦截器的开发者,它随时可以将两者技术再次融合,新组合成的反导导弹将比“标准-2”ⅣA具备更强的反导能力,从而弥补美国海军海上低层反导能力的空白。从“标准-6”的实际性能来看,它本身对中短程导弹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在“宙斯盾”系统的支持下可以对“飞毛腿”、“芦洞”等实施拦截,也可以防御伊朗正在发展的“波斯湾”反舰弹道导弹。这样一来,“标准-6”就可以与“标准-3”组成海上弹道导弹的高、低双层反导防御系统。

四是与盟军共同完成海上联合防御。目前,美国“宙斯盾”系统拥有庞大的海外用户群,这些舰只的指挥控制与发射系统完全兼容于“标准-6”,这将形成巨大的“标准-6”海外市场。这些国家在未来海上作战中将会利用该系统与美军联合行动,对美军海上力量予以支持。例如,韩国国防部2008年1月就曾考虑在“世宗大王”舰等韩国海军的“宙斯盾”驱逐舰上部署“标准-6”。估计韩国将成为“标准-6”的首个海外用户,相信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也将陆续引进,从而增强美国海上盟军的对空防御能力。(窦豆)

分享到: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中国网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