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导弹某旅该高级工程师包进:忠诚铸就的“老工匠”

发布时间: 2017-05-05 16:46:07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姚苑 宋巍    责任编辑: 韩淑媛

机务官兵齐心协力为战机加挂导弹 李小丰 摄

人物简介:包进,山东烟台人,1961年出生,1978年入伍,1981年入党,空军大校军衔,专业技术四级,空军级专家。个人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获得军事理论研究成果奖6次、军队科技进步奖3次,参加轮战驻训、奥运空中安保、演习演练等重大任务共计30余次,连续4年作为空军专家组成员参加实弹演练。

中国网新闻5月5日讯(通讯员姚苑 宋巍) “包总”名叫包进,他曾是中部战区空军导弹某旅总工程师,2012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后,在旅技术科担任高级工程师,可官兵们还是习惯的称他为“包总”。这既是“尊称”也是“爱称”,尊的是他38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爱的是他为空军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和建设做出的杰出贡献。他被官兵们誉为某型国产导弹武器系统的“老工匠”。

在包进看来,工匠精神有两种。一种是研究创新开拓,攻克非凡的难题;另一种是年复一年,始终如一日的坚持把工作做到极致。每一天,工作了38年、已经是空军级专家的包进,都在踏踏实实的做着这两件事。

一次选择,终身的承诺

导弹,素有“和平之盾”的美称,包进便是一个和平年代的铸盾之人。恢复高考的那年,正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入中华大地的年代,商人、企业家正悄悄地获得“英雄”般的光环。和平时期,谁来保卫走向富裕的国家?包进的选择,正是对时代命题的回答。

这次选择,成了他终身的承诺。入伍38年来,包进始终不忘“当兵就要当个好兵”的诤诤誓言。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航标,坚守在自己热爱的地空导弹装备保障战线上。

前些年,他曾被任命为旅副旅长,这个多少人羡慕的位置,但他却只干了半年就找到领导要求辞职。面对包进的请求,领导劝他仔细想想,包进说得很坦然:“行政干部的琐事太多,还是搞技术心里踏实,而且干技术活更能发挥自身的优势。”最终领导拗不过他,只好让他“重操旧业”,同意了他的请求。他先后担任过操纵员、工程师、副旅长、总工程师,再到现在的高级工程师,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能坚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从未减弱他对地导事业的痴迷。

包进常说:“导弹命中的是靶子,凝聚的是官兵的热血。”为了让每一枚导弹准确命中目标,他总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那年,包进带领官兵参加接装培训期间,正值装备试验定型攻坚阶段。雷达指控车开机后,制导雷达发射机默认处于“辐射”状态,虽然不影响训练,但在实战中,敌人可以通过辐射的电磁波准确判定其地理位置,还会提前暴露雷达频率。为解决这个难题,他对照发射机原理,一条电路一条电路跑,一个元件一个元件过,潜心钻研,最终找出问题原因。他将自己的观点向工厂专家作了阐述,建议把默认状态改为静默状态,工业部门认为分析准确,在后来制导雷达生产过程中作了改进,显著提高了兵器的电子防护能力。

该旅换装某型导弹武器系统初期,包进负责武器系统部队试用工作,他以高度负责态度的和一丝不苟的精神,组织技术骨干认真验证部队使用中存在的装备问题,研究改进措施。为装备厂家提供了100多个问题和改进建议,通过问题归零,完善了兵器性能,提高了装备的可靠性,也在后续改进型装备研制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为车子、房子、票子奔波忙碌,但包进把使命扛在肩上,在向着打赢的路上默默地坚守着,他这种“倔强”和朴实,让人看到了一名大国工匠对国防事业的无比忠诚。

一份责任,永远的追求

 2010年,包进因工作出色被确定为空军宣传典型,鲜花与掌声丝毫没有放缓“包总”前进的脚步,反而增强了他潜心研究的动力,数年如一日的辛勤汗水浇灌出了“装备通”,“包打天下、知难而进”的名头越叫越响。

可包进清楚地知道:这不是一个头衔,而是一份厚重的责任。关于“责任”二字,他是这样阐释的:“随着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丝毫的大意和马虎就会导致武器瘫痪。检查工作的高标准、高起点,注重从程序化、规范化入手,确保武器装备处于良好的战斗状态,这是我们从事军事技术干部的永远追求。”

一次,包进随部队驻扎在西北某地,进行新装备打靶训练任务。在检查发射车标校的过程中,他发现寻北误差超差。导弹发射高度精密,寻北稍有偏差,就影响导弹准确度。他一方面给兵器厂家联系,询问引起超差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一方面亲自进行反复标校。酷夏的戈壁,地表温度高达50多度,他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在茫茫戈壁上,艰辛地进行标校。两个星期后,他终于找到了解决超差的办法。可再看他的脸,除了眼睛戴墨镜的地方白些,其它的皮肤被晒得黝黑黝黑,官兵们笑着说:“包总这是和熊猫唱反调。”

离开领导岗位后,大家都觉得他该有的荣誉也有了,也不再当领导担责任,可以闲一闲了,可谁知他却更忙了。作为该旅出差执行军事任务最多、累计时间最长的人,他一年中出差多则7、8个月,少的也有3、4个多月。“红剑”、“蓝盾”系列演习,原总参、总装组织的涉及某型导弹武器系统的各类演习演练和装备研究任务,都有他的身影。这些任务名称听起来简单,但是没有亲身经历,很难体会有些任务过程中的环境之艰苦、工作之繁重。

那次部队外出执行某演习任务,部队驻扎的是千里无人区,寸草不生,遍地全是黑石头。白天地表温度高达50多度,帐篷里热得根本没法睡,晚上几乎都是沙尘暴,铺天盖地好像要将营帐连根拔起。打靶前几天,包进中暑了,呕吐、拉肚子,折磨的他连着几天晚上没睡好。但是白天包进还是带病坚持工作,带领官兵进行打靶课题研究,在一线保障装备。这样的事例,在包进身上还有很多很多。正是有了包进的强烈的责任心,才有了发射场上一次次高唱凯歌的喜报。

一个岗位,38载的坚守

一位哲人曾经这样总结人的成功之道:“智商”是基础,“志商”是关键。所谓“志商”,指的是一个人的毅力和意志力。放到技术领域,一个人的“志商”高低,取决于一个人能够坐得住“冷板凳”的毅力。

包进从军38载,干技术33年,整天与枯燥的兵器原理打交道,正是凭借甘坐“冷板凳”的“志商”,才取得一个个成绩。对此,有人不太理解,问他:“你现在已经不是领导了,该讲究一下生活质量,何必把自己折腾的东奔西走,五十多岁的人还两地分居。”包进却经常说:“在技术岗位工作,更能实现自己的追求和价值,看到自己喜爱的兵器装备健健康康的,才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到退休的时候,看着中国地图,回忆自己曾为我国地导装备建设南征北战的岁月,那将是无比幸福的事。”

当然,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轻轻松松地工作、潇潇洒洒地生活就是幸福;而包进认为,在热爱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追求和价值,看到自己喜爱的兵器装备这个“宝贝”健健康康的,才是自己最大的快乐。作为空军级专家、高层次人才,他始终不忘初心,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防空武器的发展和对年轻技术人员传帮带上。

某型装备过了保修期后,上级在包进所在旅进行军民一体化保障的试点工作,探索一种新的保障模式,相当于摸着石头过河。包进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潜心研究维修任务层级界定标准,带领技术干部对每个装备部件的维修方法进行确认,完成了该型装备三级维修任务界面划分,成为了空军该型系列装备部队装备维修工作的重要依据。几年来,他还紧密结合装备使用实际,开发了某型装备3套技术保障系统,编写了50余万字的《某型装备故障维修集锦》,1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已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为装备技术保障工作和技术人员排故、学习提供了很大帮助。他先后培养出的100余名某型装备培术骨干,如今,有的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成为兄弟部队的技术砥柱,其中13名还成为了空军保留技术骨干。

一枚枚呼啸苍穹的导弹上,没有包进的名字;一次次成功打靶的狂欢中,也显不出包进的辉煌。但导弹也是有灵魂的,它们会体会到包进的快乐,更会铭记他38年的忠诚和坚守。

分享到: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中国网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