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节前聆听历史回响

发布时间: 2017-04-19 13:41:18    来源: 中国海军网    作者: 陈国全 等    责任编辑: 刘峻凌

刘公岛上沉思,岛已不是那座岛

■解放军报记者 陈国全 通讯员蔡吕良

即将到来的海军节,对于北海舰队某训练基地某学兵大队政委李维忠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选择自主择业的他,不久后将脱下心爱的军装,这也许是他在军营度过的最后一个海军节。

北洋海军提督署、铁码头、水师学堂……这个面积仅3平方公里的刘公岛,处处都是中日甲午海战遗址遗迹。李维忠所在的某学兵大队,就与曾经的北洋水师学堂比邻而居。

100余年前,水师学堂仅仅办了4期、毕业30余名学员,就因甲午战争爆发被迫中断办学。而现在的这所“水兵学校”,跟随着人民海军的壮大步伐一同发展,成为刘公岛的一张新名片。

“从1953年新中国第一批海军学员登岛学习,到如今已有10万余名水兵在这里完成专业培训,走上各型主力舰艇一线作战岗位,其中有20余人成为共和国的将军。”“干龄就是岛龄”的李维忠,对岛上的一切再熟悉不过了。他大学毕业后就一直铆在岛上,与水兵为伴,度过了20多年激情燃烧的岁月。每年秋季,就像大学开学一样,来自全国各地向往海军的青年汇聚于此,在9个月的时间里完成由民到兵、由普通一兵到舰艇水兵“两个转变”,领取舰艇专业合格证后奔赴万里海疆。“桃李满天下”,这是让他最感欣慰的事。

然而,很多学兵并不知道李维忠即将离开部队了,眼前这个肤色黝黑的李政委还跟以前一样,干劲丝毫不减,一如往昔全身心扑在工作岗位上。他说:“在岛一天就得干好一天。”

就像这所日日新的现代化军营一样,老海岛的激情不会被岁月消磨殆尽。军医丁光武从学兵到军医,“岛龄”整整29年,人送外号“刘公岛上一根钉”。

刘公岛水兵最亲近的,除了班长,就是医生丁光武。海岛天气寒冷,容易生病,每到冬天,丁光武就格外忙。天天往操场跑,往士兵宿舍里钻,虽然大都是些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但看到这些年龄跟自己孩子相仿的学兵,他都格外用心。

教员王鹏是不折不扣的“岛二代”,从小在刘公岛上长大,还在岛上念过小学。他是“看着”丁光武从叔叔变成战友的。

2007年,王鹏大学毕业后,想起刘公岛导弹教研室缺教员,毅然选择了回岛任教。刘公岛生活不方便,遇上极端天气,半个月出不了岛也是常事。母亲心疼孩子:“岛上居民很多都搬到大陆,你偏要往岛上跑!你爸最好的时光都留在岛上了,你可不能走这条路!”

在上不上岛这个问题上,曾在岛上服役24年的王永庆给儿子投了赞成票。

一上岛,王鹏就赶上了大队教学模式改革。那段时间,他整天跟着老教员问这问那,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晚上。凭着这股韧劲,在海军训练机构“四会”教员授课比武中,王鹏初生牛犊不怕虎,夺取了士官组第一名,还荣立二等功。

现在,王鹏已经是一名四级军士长,成了和他父亲一样的老海岛。像王鹏这样,沿着父辈足迹继续守岛的就有几十人之多,年复一年,以岛为家。他们都说,刘公岛军营有着独特的魅力。

“刘公岛,不仅仅是一个岛。”对于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岛上军民都有各自的解释,难有统一的答案。冬去春来,时空变换,驻守在这里的一茬茬海军官兵,每个人都用行动书写和延续着属于自己的守岛故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分享到: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中国海军网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