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焊死”售华苏-35发动机?中方专家说出真相

发布时间: 2017-01-07 09:39:30    来源: 环球时报    作者: 张亦驰 刘扬    责任编辑: 戚易斌

近日,一个颇带嘲讽意味的新闻在台湾媒体上传播:俄罗斯为防止中国大陆“山寨”其发动机,将出售给大陆的苏-35发动机“焊死”。不过,经记者考证,俄媒体的报道却与之有很大出入。中国专家也认为,这个说法听上去比周星驰无厘头的喜剧电影还搞笑,将发动机“焊死”是在世界航空史、军贸史上是都没有的事。中国不会傻到接收这样的飞机,俄方也不至于用这种只有台媒才能脑补出的方式来保护知识产权。

台媒渲染俄“焊死”苏-35发动机

台湾联合新闻网4日的报道称,俄罗斯日前交付中国4架苏-35战斗机。为防中国复制并获取先进技术,俄方已将苏-35的发动机“焊死”,让中国无法“山寨”。俄罗斯专家说,若中方要接触到发动机的核心部位必须将整个发动机破坏掉才行。

文章称,俄罗斯政策研究中心执行董事会主席、俄罗斯退役中将叶甫盖尼·布任斯基曾在美国国家利益中心的午宴上发表讲话称:俄罗斯不会在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将顶尖技术交给中国。此外,布任斯基还称,中国版的苏-35战机不会和俄罗斯空军使用的苏-35战机一模一样。“我们有自用版本和出口版本,中国人非常擅长复制各种东西。”对于他所提到的预防复制具体措施,俄罗斯“军事均势”网站日前报道透露,俄方已经将对中国出口的苏-35战机的所有AL-41F1S发动机,也就是117S发动机的关键部位焊死。

不过“焊死”一说,大概是台湾媒体脑补的结果。经《环球时报》记者查询,最早报道相关消息的是“俄罗斯政治”网站。2016年12月30日,该网站报道称,鉴于中国的仿制能力,俄方只有在中国签署保护知识产权协议后才同意提供战机。布任斯基表示,俄罗斯研发者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技术措施,包括向中国出口的战机与俄军使用的战机有所不同。另外,由于不能拆开发动机,因此,接触发动机几乎是不可能的。报道中,并没有“焊死发动机”的说法。

焊死发动机毫无意义

一名熟悉战斗机的中国军事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俄方既不可能将苏-35的发动机直接焊死在战机上,也不会将相关零部件用额外工序焊死到发动机上。“焊死发动机”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毫无意义,却会极大地降低战机性能。另一名专家表示,首先发动机不会被焊死在飞机上。焊死发动机会使战斗机可维修性严重降低。苏-35这种俄标的4++代战机对飞机的可靠性、可维修性有很高要求,要求出现故障后要保持较低的平均修复时间。这一代飞机的机体表面开口率较高,以利于维护、维修,而且发动机大都采取了快速拆卸设计。而将发动机焊死在机身上,将使战机、发动机的可维修性大大降低,或者说根本无法维修和更换。因为发动机大多数维修项目必须从机体上拆下来进行。特别是战时,战机更换发动机以及对发动机进行维修更加频繁。另外,世界各国采购新型战机的合同实际上大都包括了备份发动机。中国采购苏-35战机肯定也会采购备份发动机。从这个角度看,将发动机焊死在机体上的做法,即便对俄罗斯也是毫无意义的。

将发动机的关键部分用额外的工艺焊死也不可能。专家指出,发动机本身大量运用了焊接工艺,应该说很多部分本身就是“焊死”的,这是制造上的要求。但有些零部件,特别是一些易损零部件必须是可以拆装的,这涉及可维修性。如果将这部分器件焊死会导致发动机自身的可维修性大大降低,这是任何一个军队都不能接受的。采用额外的工序将原本可拆装的部件焊死在发动机上,以达到“想要接触到发动机的核心部位,就必须将整个发动机破坏掉”的目的,实际上也不能防山寨,因为如果真的想“复制”“焊死的发动机”,“破坏掉一台发动机”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

实际上俄罗斯人也没有那么“笨”,用这种奇葩的方式来限制中国山寨发动机。台媒的炒作大概是用自己的智商来衡量俄罗斯。世界上保护发动机知识产权的办法很多。目前西方的不少民机的先进发动机(其核心技术可军用)可以在国内维修,而一些核心部件(例如涡轮叶片)的更换是需要“以旧换新的”。

中国无意“山寨”俄发动机

专家表示,目前中国能够从俄罗斯的“礼炮”厂采购AL-31FN以及性能大幅提升的AL-31F改进型发动机,中俄在发动机研制方面也有技术合作,中俄的发动机技术交流渠道是通畅的。中国本国发动机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从珠海航展上透露的信息看,“太行”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已达14吨,接近117S。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的发动机工业也已经过了那个看看别人的结构和工艺就“恍然大悟”的年代了。拆117S发动机对中国发动机工业不会有什么直接提高。因为一些关键零部件,例如高压涡轮实际上拼的是工艺和材料,这两点都不是拆一拆别人的发动机就能解决的。特别是材料,即便掌握了材料配比,没有掌握其制造工艺,也是制造不出来的。实际上,中国现在需要的不是掌握哪台发动机是什么结构,而是设计发动机的规律和思想,以及制造工艺和材料技术的整体提高。

另外,对于俄罗斯来说,比防止结构被山寨更重要的很可能是防止一些控制系统的源代码泄露,俄罗斯的所谓加密可能是要对源代码进行加密。

该专家表示,中国国防工业水平的大幅提升提高了中国的议价能力,如今已经远远不是“给啥要啥”的年代了。因此,交付给中国的苏-35不是俄罗斯“想焊就焊”的。实际上,俄罗斯应该更加渴望这笔苏-35交易,任何节外生枝都可能导致这笔交易的泡汤,俄罗斯损失可能会更大。(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张亦驰 环球时报记者 刘扬)

分享到: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环球时报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