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孤子落盘难撼欧亚棋局
印度一直积极谋求军事装备的自我发展之路。在“阿琼”阿琼坦克、“光辉”LCA轻型战斗机等多个国产项目沦为笑柄之后,“烈火-5” 弹道导弹可谓为数不多的“印度制造”亮点。
印度军方对“烈火-5”弹道导弹期盼已久,凭借本国较大的战略纵深,该型导弹可以通过公路机动的方式,北进西伯利亚,南包印度洋大部,西探地中海周边,东慑美国关岛基地,具备极高的军事价值。在实际应用中,被寄予厚望的“烈火”导弹家族也曾“乌龙频频”。例如,“烈火-2”在3次成功试射后即列装部队,但在2009年的两次训练中发射失败;“烈火-4”在研发阶段试射四次,成功失败各半。按照美俄等国的标准,印度几乎没有一款技术成熟、足以列装现役部队的导弹。
“烈火-5” 弹道导弹距离实战仍有差距。比如,该型导弹虽然设计采用公路机动方式,但就其尺寸和吨位而言,公路机动几乎是举步维艰。设计载荷1.5吨的导弹,自重却高达50吨,加上发射筒和配套设备,整车重量达80吨,公路机动的可靠性不容乐观。何况以印度落后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难以提供良好的机动环境。此外,印度并没有足够的军用运输-起竖-发射(TEL)车相关技术积累,导弹公路机动还采用民用卡车运输,战时生存能力堪忧。
洲际弹道导弹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化武器系统,需要完善的卫星制导系统、先进的新型复合材料、完善的武器平台等提供支撑。印度目前并没有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而“烈火-5” 弹道导弹的弹头采用的烧蚀型纤维材料,本国也无法生产,进口又受到约束量。(中国网军事观察员 田 博)